翌日
当金色阳光映进咸阳宫时,百官齐殿肃穆而立,静待陛下主持鼎举秦基廷议。
少须,一身黑衣冕服的秦始皇自廷内步出,端坐殿中上首,沉声道:“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朕沥先王之志,并海内兼诸侯,此大业前所未有,现当定元元之民,施政之基,使功业长久,诸位且议。”
其意指,古代帝王所统治地方不过千里,今他一统天下,理定新的施政方案,才能使秦基长久传世,各位说说罢!
丞相王绾出列奏言:“齐燕楚三国旧地太远,请陛下立皇子,镇诸侯旧地统治之”
见丞相离开先口,昨夜进宫宗亲也随之出言:“天幕所言,乃后世观古,既言分封之功,秦应置皇子于各诸侯旧都,以咸阳为天下之中,同气连枝,镇压天下不服者”
“尔等皆认同丞相宗亲之言?”
始皇垂目扫过殿内朝臣,冕冠上悬垂的十二旒微微晃动,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寂静之时,廷尉李斯振声反对:“臣有异”
李斯身从荀子,出身法家,从卑贱之身到如今九卿,毕生志愿皆与秦相连,甚至连灭六国顺序由他而奏,秦天下是秦历先遗志,亦是他人生所现,秦统一成业,岂能让他人分崩?
再则于法家而言,分封四方,重回周制,那秦征战又有何意?分天下还叫统一天下?
迎着众臣目光,李斯振衣下拜:“周封族亲,岁月不过几载,亲血已是渐远,至后期各诸侯互伐频频,争战不休!周天子位居中央,能止制吗?”
能制止就不会有齐桓公、晋献公等霸主出现!
也不会有东周君权旁落,龟缩一角!
“况且“”李斯甩袖声犀辟里:“诸子大臣有功,以赋税重赐足矣,天下无伐交,天下自然安宁”
至于后世...君不见后世之人多次言‘战时’二字?怕也因分封引起天下大乱,落步西方,以至后人莫不敢忘,皆言要复兴中华。
未等李斯话落,又以臣子出列反驳,借以‘后世之言’支分封之举,可惜皆被李斯一言一句反驳,直至哑口无言,溃不成军。
只好皆折身下拜,请陛下出言。
见殿内众臣下拜以示陛下圣决,秦始皇腾身而起,掷声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只因有诸侯存在。现在天下刚安定,又设诸侯,岂不自乱?
后世不是大秦,大秦无须仅凭几句赞周,便恢复旧制,朕乃始皇,岂能因虚名而遵旧回周?”
短短六十四字,彻响秦制大殿,连为明殿内的烛光都被始皇气势所慑,颤巍巍地开始摇晃。
肃穆和威严将众臣脊背压到极致,低下头整齐地伏倒在地,对他们的王献上臣服:“喏!”
天幕出现后第二日
秦王下令,秦分天下三十六郡,设县不分封,又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重铸为金人十二尊,以示天下合为一家,以示天下已定,不复起兵伐。
至于六国想要复辟?
咸阳上空金龙缠皇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秦君声威升至顶峰,暗中偷窥者岂会在此时跳出?
汉
自元光二年‘马邑之谋’失败后,汉家内部对抗击匈奴日渐抵触,每逢言兵,朝中老臣只道军马出,定引得天下骚动,匈奴骑军凶猛,两军作战胜负难料,请陛下慎重云云。
是以他只能忍下不再出动大军,只派韩安国屯兵渔阳,自己以先行内治,治黄河决口迁道,救治地动灾民...又征有术算者,到京为他算商贾车船纳税,收税以填国库治民。
直到元光五年,匈奴再次入上谷郡强杀边民,这次朝中老臣再劝无用,直径下令,令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分四路,各率万骑出境征讨匈奴。
汉家,从不是忍气吞声之人,既然力量已蓄足,就该痛击匈奴以示反击!
后来刘彻每每想到此仗,都庆幸有卫青龙城斩首成绩在,否则汉家再次惨败,他年再向匈奴兴兵更为艰难。
因此他当场封卫青为关内侯,向世人展示:有功者,朕必赏!
“对于天幕所言,说说罢?”汉帝刘彻眸目杀气腾腾地环视殿臣,现在的他可不是即初政的稚嫩天子,而是执政经验成熟的帝王,即便与匈奴对战未取得显胜,可他一直展露的态度无不告诉众人:
汉与匈奴,只存其一!
主父偃第一个出列,气势汹汹地表出建议“依天幕所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不能身入华夏,即为外族,当诛”
自秦汉以来,纵横家难有用武之地,为于朝中众臣出身相比,他学于纵横之术,竟毫无进阶希望,而今天一幕出现,华夏之外,竟有如此广袤世界!
经后世所言‘战时’,待击退匈奴后,陛下定会遣人出使他国,届时便是他纵横捭阖再起之时!
御史大夫张汤出列支持:“汉伐匈奴,是为天下计,若放任匈奴,汉家如田被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