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玩意?!逃命?!”段青如差点把碗摔到地上。
重元面色更加凝重起来,压低了声音道:“其实我昨天刚从临安城那边回来,河道的堤坝出了问题,这场雨再下一阵子,恐怕是要出大事了。”
“我靠,真的假的,有那么严重?”
重元翻了个白眼给她:“废话嘛,要是不严重,我能让你逃吗?老道我半辈子就收了你这么个徒弟,总不能刚收完就让水冲没了,下半辈子我还想靠你养老呢。”
青如觉得自己有点腿软,声音也哆嗦起来:“我胆小,你可别吓我,你怎么知道堤坝出问题了?”
重元皱眉道:“前两年朝廷为了运粮就征收劳役修过河道。这个堤坝嘛,按常理是要用切割好的大块石头砌在河岸两侧,用石灰掺入糯米浆合以砾石、细沙填入缝隙的,河弯处还要填埋大量用水草裹的沙袋堆垒加固。这样才算是最稳妥的方法。
不过有些官为了省银子,不但没有在石灰中掺糯米,就连沙袋的钱都不想出,是用水草裹的淤泥,这都是我亲眼瞧见的。”
青如点头,她早就听说糯米浆做的水泥用作砌墙能保几百年屹立不倒,但是成本作价昂贵,贪官为了贪钱偷梁换柱也不无可能。
“糯米我知道,水草裹泥又是怎么回事?”
重元揉揉鼻子道,“在河湾里埋沙袋能减缓水流速度,原本是防着汛期水流急,河水冲出河道的。他们用淤泥就不一样了。
短期内有水草拦着还罢了,时间长了就会被水冲散,慢慢被带到下游狭窄处,日积月累的,不仅把河道垫高了,还会让窄处更窄。一旦大雨来了,水位就涨的特别快,多出来的水顺着河道排不出去,只能从两侧出呗,这时候河堤不坚固,你说会怎么样?”
说到这他还看了青如一眼,“你就没发现你家附近这条河一下雨就涨水,水位一直不下去?”
想想村子边上的小河,青如冷汗都出来了:“那官府的人知不知道,你有没有给他们报信呀?”
“我也是偶然发现河堤有裂,那时还没下雨,我就是去衙门说他们也不会信的。那种裂,不出事你根本看不出来,但是不沾水则以,一旦遇水必成大害。”
青如哭丧着一张脸,“太缺德了!那还有几天时间够我们跑路的?”
重元摇摇头,无奈道:“这我就说不好了,雨要是再这样下不停那就随时会出事,你们抓紧时间准备吧,我也得走了。”
青如一把抓住重元的袖子,颤声道:“师父,你可千万不能走!你走了,我们家可怎么办!?”
她一边拉着重元一边扯着脖子大声喊,“爹娘,爷奶,三叔三婶你们快来呀!”
怎奈雨太大了,大人们都在忙别的事谁也没听见,只有四喜拉着小安颠颠跑了过来。
青如情急无奈,只能一再央求她亲师父好歹等上她一等,又让四喜看好重元千万别让他走了,然后撒丫子跑去找人。
苦命的孩子状似癫狂,在雨中大喊大叫着,看见门就砸,推门就进,也不管谁是谁了,拽起人就走。
连正在上大号的三叔段丰庆是不是还没提上裤子都顾不上,好不容易把人搜集起来,结果她那位好师傅却连影子都找不见了。
四喜茫然的看着扎进来的一屋子人,咬着手指头往天上指了指:“道长又飞走了……”
落汤鸡青如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她终究还是错付了。
老段家并着李大刚一家子听完青如把事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久久安静着。
屋外大雨瓢泼,屋里却落针可闻,大家一个个面如死灰,那种山雨欲来的恐惧感,逼压的人喘不上气。
“爹,你看这事当不当得真?”三叔段丰庆首先打破了沉默。
段老汉难得的掏出了烟丝塞进烟锅里,却哆嗦着半天点不着火,索性也不抽了,紧皱着眉头。
“早年间汛期里也确实发过几次大水,可也有年头没遇上过了,再说前几年上游钱塘江大水,朝廷征了好几个县的人去修堤,这才几年啊,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
“那您老的意思到底是走还是留啊?”李大刚比其他人都更急些,他家在隔壁村,要真发大水,他们也得赶紧回去收拾家当。
段老汉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犹豫,“这不是闹着玩儿的,要真是县衙来了信儿,村里大家一起逃还好说,现在是不知来路的老道士得来的消息。”
段丰庆道:“那我们把消息告诉村里人,大家一起想想对策吧!”
段老汉还是摇头:“也不行,咱们怎么跟乡亲们说?重元道长只跟咱家认识,万一水患没来,平白遭人笑话不说,再给咱们家安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那可是要杀头的呀。”
段老汉也压力山大,他一个世代的老农民,只知道田地里的春耕秋收。他哪里敢轻易做这么大的决定,左思右想都觉得不行,连连叹气却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