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一别又是三年多,阿母的鬓边更多了些白发,三弟侯秘已经是即将行冠礼的青年,四弟侯亶十岁、小长安也六岁了。
萧妙淽的容貌无甚变化,在他眼中永远如同初见时的模样。
见到侯胜北回家,全家惊喜不已。
自从陈顼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众人不再担心他的安危,改为盼望他几时才能归家。
这几个月,萧妙淽每天黄昏都会去山坡眺望,不想今天果然等到了。
侯胜北听得心中感动,悄悄握住了她手,两人十指交叉相扣,一股暖意流过心头。
待他说明想要全家迁去建康的来意后,家中出现了小小分歧。
萧妙淽和小长安自然是要跟着他走的。
侯夫人年已五旬,不太愿意离开家乡,特别是再去建康这个伤心地。
侯亶年纪尚小,庶母是侯安都在江南所娶,虽然想回建康,但不敢发言。
侯秘则是明确说不去。
“杨伯年纪大了,最近他身体不太好,不宜再远行奔波。”
侯秘解释道:“他待我如亲子一般,传授骑军秘术,我要给他养老送终。”
侯胜北知道阿父过世的这几年,三弟已和杨白华建立起了深厚感情,隐约间把他当作了父亲。
听侯秘说得坚决,那也不必勉强,由他再陪老人几年便是。
不过谈到两个弟弟今后的前程,阿父走出天南,在朝中身居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位。
难道就此打回原形,以后在这岭南,继续作为乡里豪族传宗接代?
侯夫人有些心动,侯秘的态度还是很坚决。
他冷笑一声:“当初我恩荫阿公,任始兴内史。阿父死后,朝廷说撤就撤,翻脸比翻书还快。这南朝的官,不当也罢。”
侯胜北问他,将来作何打算。
侯秘说等到杨白华走了,就带着老人的骨灰,匹马走遍天下,最后去仇池国看看,让老人能叶落归根。
“大哥,你是自己能闯出一片天下的人。我虽然没你的本事,可也不稀罕南朝的爵位。”
侯秘看了一眼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还有小亶在,真要是恢复了阿父的名誉,届时让小亶来袭爵便是。大哥你当初不也是把桂阳国的世子之位让给了二哥吗?”
庶母听了面露喜色,侯亶本是庶子,又是四子,上面两个嫡系的兄长,怎么都轮不到他来承袭爵位。
如今侯胜北和侯秘都不甚看重名爵,那真是天降的机会。
侯夫人见了微微不悦,不过想到这是人之常情。对方在侯安都死后守寡多年并不容易,也就没说什么。
毕竟恢复侯安都曾经的爵位,还是未来远远没着落的事情。
侯胜北感慨三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之感到欣慰。
最后做出决定,侯夫人和小亶及其母、萧妙淽和小长安往去建康,留下侯秘看守老宅。
当夜,待小长安睡下,两人互诉三年离别之情,一解相思之苦不提。
……
花费数日准备,一家人整理行装,再次踏上了北上建康的旅途。
这条路侯胜北和萧妙淽走了多遍,留下许多回忆,这次多了小长安,别有一番乐趣。
小孩子新鲜好奇,一路多了许多笑声,侯夫人看到孙儿开心,心情开朗不少。
往返广州一趟,回到京师已是六月,数月间朝堂又有了些变化。
尚书左仆射沈钦亡故。
东境大水,百姓饥馑,尚书右仆射王劢转仁武将军、晋陵太守,安抚民众。
吏部尚书徐陵继任尚书右仆射。
驸马都尉沈君理丁忧服满,任太子詹事没多久,转吏部尚书。
陆缮任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
丁忧中的王瑒夺情起复,任侍中,领左骁骑将军。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麒麟才子。(注1)
东海徐氏以士族起家,并非高门,起家不过县令。
晋朝徐宁通朗博涉,任舆县县宰,得桓彝赞为“海岱清士”,并谓之“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
其后的徐丰之,有资格参加王羲之、谢安组织的兰亭诗会,录诗两首。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
“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觞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一直到了徐羡之,成为刘宋开国功臣,受遗诏与谢晦、傅亮、檀道济等辅政,以太后之命废帝杀王,才算进入了朝廷中枢。
诗书传家直到徐陵,成为一代儒宗,如今更是身为宰辅,东海徐氏终于跻身南朝上等大姓。
吴兴沈氏、吴郡陆氏很早就站在了陈顼这边,如今也是获得他们应有的回报。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