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也就是售价降低,那岂不是盐引价格也降低了?那朝廷的盐税岂不是更没着落了?”
陈建民有些不满,这是什么馊主意。
王休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刚刚您还说过您也使用过醋布。”
“据臣了解,京城中能用的起青盐的都是朝廷大员、勋贵,还有一些有钱的大户。请陛下注意,臣说的官员是大员,我们京城中一些职级较低的官员很多使用的还是粗盐,可能偶尔食用一两次青盐。”
“陛下啊,一般的官员都是如此,那普通百姓得只有更糟糕,没钱的一直使用醋布,家境稍好一些的是粗盐、醋布轮番使用。这部分人占了京城人口的九成啊。”
“陛下,京城乃天下首善之地,都是如此,那地方各州、县、村又是何种情形。”
白文静还是比较懂经济的,这时候他终于开口了。
“陛下,王休的意思是其实现在我们的盐只是卖给了极少部分人,如果盐能卖给更多的人,哪怕价格低一些,也完全能赚取很多钱。”
王休打了一个响指笑道:“白叔叔说的对,臣打个比方哈。”
“比如,臣从某地购买了一斗米,花费三文钱,臣拿出去售卖。但想买这斗米的人有三人,结果第一个人用五文钱买走了,臣赚到两文钱。可是如果臣一开始从某地购买了三斗米,花费九文钱,臣把这三斗米分别卖给这三个人,每斗米臣只卖四文,臣还能挣到三文。这么说陛下明白吧?”
陈建民一瞪眼笑骂道:“死小子,真当朕什么都不懂啊?”
王休讪讪一笑:“陛下当然天资聪颖,我辈不及也。”
“少拍马屁,继续说。”
“好嘞!”
王休赶紧说道:“臣其中一个老师说过,商品遵循着经济规律,我们叫他供求关系,商品就是我们拿来售卖的物品......。”
“等会儿。”陈建民打断王休。
“你其中一个老师?什么意思?你有几个老师?”
王休吓了一跳,赶忙打岔道:“陛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您听微臣继续说哈......。”
陈建民没有纠结这个问题,看似被王休混了过去,其实陈建民暗暗记了下来。
“这供求关系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供,就是生产;求,就是需求。当我们生产的较少,但是需求的人又多的时候呢,这件商品的价格就高。反之,当我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没有这么多人要,那商家只能降价销售了。
总之这个市场规律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陈建民和白文静嘴里轻轻念叨着。
白文静说道:“这句话有道理,没想到这做生意也有这么多道道。”
王休说道:“是呀,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朝廷发展经济就需要掌握这个规律,就能无往而不利。”
在上了一场简单的经济课后,话题又拉回到了盐务上。
“别废话,说重点!”陈建民打断道。
“其他的以后再说,先把盐务的事情搞清楚。
王休思绪在脑海中转了一下,前生曾经想过去当老师,给讲台下的学生们讲课,那样会给自己一种满足感,要是给皇帝、大臣们讲课,那感觉......,嘿嘿。
想着想着,王休忍不住咧开嘴先出声来。
陈建民见王秀傻笑,抬起腿踢了王休一脚。
“笑个甚?傻里傻气的。擦擦嘴,口水都留出来了。”
“哦哦......。走神了。”王休赶紧擦一下嘴。
“说到哪啦?”
白文静提醒道:“说盐,薄利多销。”
王休这才整理一下思绪,继续开口说道:
“陛下有没有核算过,按斤两算,成本几何?”
陈建民哪里知道的这么细致,转头望向白文静。
白文静呵呵一笑,说道:“老夫和杨伦核算过,成本大概在十斤一文钱左右,要是过一段时间,产量继续增加,估计十五斤一文钱。”
王休一拍大腿笑道:“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成本降低了,那么售价也应该相应的降低。
臣的办法很简单,世家大族和大盐商垄断盐的销售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产量小,成本高,如今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我看他们还怎么垄断。哈哈
臣建议,盐巴的计量按照斤算,取消斗、石的计量称重方式,改制包装,用特制的包装装盐。盐论斤卖,一个包装就是一斤。”
陈建民打断道:“这有何好处,又麻烦又增加成本。”
王休笑道:“陛下,咱自己就有造纸厂、印刷厂,现在产盐的成本如此之地,增加一点纸张、印刷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