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都城。
丞相府邸。
刘备看到这些画面,心里面仿佛有千言万语。
是练出来的兵马?
会有这样的力量。
那些人手里拿的兵器,看着好奇怪。
上面似乎有刺刀,但是刺刀后面的那一串东西,应该是金属打造的,阳光照射在上面,反射出强烈的光。
可是这种金属器械,没有明显的开刃,难不成是当成榔头,砸向敌人脑袋的?
刘备说出了心中的疑问:“孔明,你看他们手里的兵器,从来没有见过。”
“是从来都没见过,应该是新式兵器,在未来,或许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这些兵器的用法,估计也超出我们的想象。”诸葛孔明的推测,倒是有几分贴近现实。
张飞说道:“这些人真是可怕呀,只怕就算是山在他们面前倒塌,他们都能够站得住。”
关羽扶着胡须说道:“如此实力,没有惧怕之色的将士,强大的超出想象。”
…………
大唐王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放声大笑。
“尉迟恭,朕经常夸赞,夸你治军严明,夸你身先士卒,但是你看看天幕上面的……”
“陛下,想把士兵训练到上面那种程度,不知道耗费多少心神,而且可能光靠心神都不行,末将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尉迟恭实话实说。
在军事方面,谁要是敢跟李世民说谎话,那简直是自讨没趣。
因为李世民可是名副其实的天策上将,封无可封的那种。
跟随李世民作战的人,没有一个不对李世民佩服的。
曾经发生过一档的事,李世民率领一部分亲兵,陷入了敌人的围困。
由于敌军实在太多,身边的那些亲兵逐渐招架不住,很多人心思动摇,甚至有些人产生了放弃抵抗的想法。
然后李世民做出了他的决定。
亲兵们先撤退吧,你们先返回营地,李世民表示自己来断后。
堪称传奇!
谁能想象,两军交战,李唐王朝的军队陷入重围,负责垫后的不是小兵,也不是某位亲兵,竟然是李世民!
打仗这方面,李世民太强了!
长孙无忌好奇不已:“他们只是排队的整齐,应该没有那么厉害吧。”
尉迟恭说道:“你有所不知,这绝对是兵技巧家的顶级人物,否则的话,带不出来这样的队伍,即便是孙武在世,都搞不出来!”
“他们的身材很高大,你看看,估计要比大唐的子民,高出半个头!”房玄龄说出了他的发现。
李世民站起身来:“确实如此,看样子他们吃的很好,说不定这些人里,还有朕的后裔呢。”
忽然间,李世民想起了倭寇。
倭寇非常矮小,与同时代大唐子民相比,倭寇普遍要矮半头到一头。
两军交战,在冷兵器时期,高大的身形就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李世民道:“尉迟恭,朕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
“陛下请说。”
“把整个长安城里的倭寇,全部都带到长安城外,朕要让他们,好好的思索一下,今后该怎么做。”
尉迟恭:“如果他们抗命?”
“朕不管这些,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把朕的目标达成就可以。”
…………
北宋王朝。
宋徽宗赵佶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糟糕。
满朝文武,似乎都希望,一个千年之前的帝王,始皇帝嬴政,掺和进北宋的军事战争里。
能这么干吗?
赵佶非常不自信,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的皇权不稳固,地位会被夺了去。
然而,天幕之上的那支军队检阅,让赵佶目瞪口呆。
赵佶并不懂军事,也不明白,一支步兵方阵,能达到这种训练程度,究竟意味着什么。
可是他还是感受到,那支走过去的步兵方阵,似乎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在这一支军队面前,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前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北宋主战派李纲,看到了那支检阅的步兵方阵,兴奋的不得了。
难不成在将来,会出现这么强大的步兵方阵?
有这样一个步兵方阵,或许也存在其他的。
韩世忠说道:“如果我宋朝有这样一支队伍,何至于担心金人南下?”
李纲叹道:“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宋朝宗练出这样的一支队伍,就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了。”
赵佶站起身来,指着李纲和韩世忠说道:
“你们这些人想着打仗,是没有什么错,但是不能把江山社稷都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