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儿,她孤身一人在外,即便再难,也是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可回了京城,进了侯府呢?被蒋家人知道了她的身份呢?”
杨氏手指摩挲着茶杯,斟酌着该怎么说,才不伤了母子情份,“你若此生非她不娶,我倒是可以成全你们,只不过日后过成什么样子,都得你们自己担着。”
儿子秉性纯良,后宅的门道知道一些,却知道的不多,他们夫妻间的龃龉也难对儿子开口,“常青,进入我们这样的家庭,想在后院站稳脚跟可不容易,我能帮的有限,别忘了上面还有你祖母,她的身份会令她过得很艰难。”
还来不及为母亲的态度高兴,又被泼了冷水,林常青苦笑一声,“娘,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没敢对她表白,我不知道能不能给她带来幸福。”
看儿子这副样子,杨氏又有些恨铁不成钢,“我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她想要什么样的幸福,你得自己去问。能考中秀才,能在钱庄做事的姑娘,还有什么话是她承受不住的?你连问问的勇气都没有吗?”
“娘这是要支持我吗?”林常青不自信地问道。
“傻儿子,你这还是单相思呢,我有什么好阻拦的。”杨氏翻个白眼,撇撇嘴就要往外走。
“娘,爹那里?”
都没有为我这么操过心,杨氏心里不禁有些泛酸,“我不会说出她的身份,少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安全。”
“谢谢娘。”林常青上前抱住了杨氏的胳膊。他娘竟然不反对,实在意料之外,可他却没有预想的那般高兴。
杨氏拍了拍林常青的后背,什么都没说。
出了院门,杨氏才露出了内心的忧色。她年轻时跟杨琳一样,喜欢自由自在洒脱的江湖人,可最终还是要听从家里的安排,嫁进了门当户对的林家,收敛性子,磨了棱角,做起了后院的掌家人。
翁晓那姑娘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在扬州生活,怕是个不易屈服的人。
林常青再不爱学习,也是深受正统教育长大的,他不会抛弃父母,抛家舍业地投奔那姑娘而去。
两个都很理智的人,注定了不会有轰轰烈烈的爱情。
因着对儿子的了解和对翁晓晓的猜测,杨氏才决定不插手的,她内心甚至希望儿子能自私一点,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别留遗憾、别受伤害。
在进宫前,杨琳是有机会走的,凭着杨家手里的兵权,只要老侯爷出面向先皇请罪,先皇是不会处置杨家的。但为了家族颜面,她放弃了自己,成全了杨家的忠君爱国。
至于值不值得,谁知道呢!
......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还是大年初九这天,翁晓晓在家宴请欧阳华跟田润泽。
看着又升了一档的待客菜,两位书呆子感慨不已。现在功课紧,三人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可每次见面,他们还是他们,翁晓却总令人耳目一新。
“兄弟,你是怎么跑过那几个混混的?”不知道的事情,欧阳华每次都要问个清楚。
“我在练习跑步,坚持几年了,没说过吗?这可是能保命的。你们也该锻炼一下,欧阳兄好一些,田兄看着可有些瘦弱,上考场连着考九天,身体吃得消吗?”
“这个倒可以试试的。”一听能保命,欧阳华点了点头。
书生不都是文文弱弱的?不过,科考的确离不开有个好身体,田润泽没答应也没拒绝。
“哎呀,差点把大事给忘了,初六那天,我大嫂生了个胖小子,我当叔叔啦。我娘说你送去的鲜黄瓜和酱菜真好,我侄儿那么白胖,都有你这些菜的功劳呢。”说着还伸出个大拇指。
翁晓晓跟田润泽起身道贺。
“一点小东西,不值得令堂挂念。”翁晓晓笑得越发灿烂。
“你那酱菜极好,我娘很喜欢,让你费心了,兄弟。”他们家里没有一个人惦记着在庙里清修的生母,包括他爹。可翁晓却经常派人去看看,送些东西,这个情分,田润泽记下了。
少年人的情谊最真挚,翁晓晓很珍惜这两位朋友,自然都是真心相待。
“田兄客气了,举手之劳,帮兄弟尽点孝心而已。”
欧阳华没想过这些,不禁心有惭愧。
“田兄要读书,小事情不值得请假,我就不给你送满月酒请帖了,别见怪。”
田润泽摆摆手,兄弟知道他手头紧,不忍他破费,“你是为我着想,见怪什么。”
欧阳华笑着点点头。
“翁老弟的请帖,我会安排人送到府上的。”
一个月后,她早就离开扬州了,肯定赶不回来,“十六我要出远门,漠北那边需要我亲自过去一趟,肯定赶不上喝这杯满月酒了。欧阳兄,请帖尽管送来便是,我让凤姑准备贺礼。”
“你要去漠北?兄弟,几千里路呢!”欧阳华吃惊地瞪大双眼。
翁晓晓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