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得好。”眉州知府继续出题,“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宋嘉树没有任何迟疑地说道:“这是《大学》里的内容,下一句是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他把这段内容全都背了下来。
眉州知府的面上露出慈善的笑容,接着出题:“君子之道,辟如……”
宋嘉树软糯糯地答道:“这是《中庸》里的内容,下一句是《诗》曰:妻子好合……”
眉州知府又出了一题《孟子》里的内容,宋嘉树一字不差地答了出来。
听完宋嘉树的答题,眉州知府和其他考官彻底相信他是真的读了《论语》、《孟子》等四本书,而且是真的熟背。
四岁的孩子竟然熟背《论语》等书,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眉州知府强压着涌上心头的狂喜,面上装作镇定地说道:“宋小郎君,接下来要考你诗词,你做好准备了吗?”
“早就做好了,你们放马过来吧。”宋嘉树用最软萌的语气说最嚣张的话,逗得全场人都笑了。
先是眉州知府出题,出的是《诗经》里的内容。宋嘉树对答如流。
其他考官没有徇私,公平公正地出了题。这些题目都非常难,但没有难住宋嘉树。
二十个人中,只有宋嘉树从头到尾,非常流利地答对。
当他答完,在场所有人都鼓起掌来,为他欢呼喝彩。
等二十进十的比试结束后,其他考官也想考考宋嘉树关于《论语》或者《孟子》等书的内容。
被要求加考的宋嘉树,很乐意。
其他考官轮流考宋嘉树,他都一字不差地答了出来。最后,他免费赠送背诵《大学》。
眉州知府和其他考官对宋嘉树称赞不已,并祝福他在接下来的吟诗比试中获得好成绩。
吟诗比试还没有结束,眉州知府暂时不好封宋嘉树为神童。他决定不管宋嘉树能不能再吟诗比试中获得魁首,他都要封这个孩子为神童,然后把他举荐给朝廷。
二十进十的吟诗比试结束后,宋家变得门庭若市,这让史湘玉又高兴又烦恼。
眉州的达官贵人都向史湘玉下了帖子,邀请他们一家人做客。
做客这事不愁,可以一家家去,让史湘玉发愁的是眉州有名的先生都想收宋嘉树为学生。
“二宝,你想跟哪位先生读书?”史湘玉觉得自荐的先生们都很好,她一时间拿不定主意,让宋嘉树自己选。
“娘,不是要等六岁才去读书吗,现在选做什么?”
“这些先生的意思是你最好明年就正式启蒙读书,不要再耽误了。”史湘玉觉得先生们的话很对。她之前是觉得儿子聪明,但是没想到儿子这么聪明。她都没有想到儿子会熟背《论语》和《孟子》等书。她以前认为儿子还小,比起读书,应该让他好好地玩。等到六岁再启蒙也不迟。如今看来,不能再耽误一年。
“娘也觉得你天赋这么好,还是早早读书比较好。”
宋嘉树没有说话。
“如果你不愿意,那还是六岁读书。”
宋嘉树抬眸看向史湘玉,小脸上露出认真的神色:“娘,如果要读书,我想跟韩叔叔和李先生他们读书。”
史湘玉闻言,微微怔了怔,旋即温柔地说道:“二宝,韩公和李先生他们都在汴京。”
“娘,我想去汴京。”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小苏轼急忙说道:“舅妈,我也想去汴京。”
“你们太小,暂时去不了汴京。”史湘玉伸手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小脑袋,温声道,“你们两个先在眉州读书,等长大些,再送你们去汴京读书,好不好?”
宋嘉树也知道他和小苏轼太小,身子也不太好,承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
“好吧,那我和三宝先在眉州读书。”
“那你想跟哪位先生读书?”既然决定明年正式启蒙,那现在就得定好先生。过段时日,选个吉日去拜师。
“娘,等下次比试,我自己问。”选先生至关重要,除了才华学问,还要看脾性。如果他和先生的脾性不合,那还学什么,所以他得亲自挑选。
“行,那你自己问,问好了,你自己定。”这些自荐的先生各个都非常有学问,史湘玉不担心他们教不好宋嘉树。
一旁的程瑾初提醒道:“玉妹,这事不跟妹夫商议吗?”
“我待会就写信给他。”史湘云并没有忘记宋长河。“还得问问叔翁,他老人家比我们了解。”
“也可以问问二伯,我待会写信给他。”程瑾初口中的二伯是小苏轼的二伯父,也是苏洵的二哥——苏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