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铜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摆了摆手,说道:“好说好说那能给多少啊?”
赵发咬着嘴唇和赵财对视一眼,伸出两根手指,说道:“两根白鱼”
话语至此,赵发深鞠了一躬,神色十分为难地继续说道:“二位先生,两根白鱼已经是我们哥俩能拿出来的极限了,不过您可一定要帮我家弄好了阴宅啊,以后挣了钱,再补给您”
郭铜直接点点头,大手一挥说了个好字。
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郭铜这是什么钱都挣啊
大约小半个时辰,吃得也差不多了,赵氏兄弟为我们安排了个房间住下。
此时,院子里也忙活也起来。
院子里面高搭天棚,赵老爷子躺在棺材旁边的床板上,棺材放在院子当中。
棺材是老人活着的时候准备的茵沉料子,刷着黑漆,挂金边,头顶福字,脚踩莲花,棺材前面用宋体写着白字,是赵老爷子的名讳。
赵老爷子身上穿着缎子寿衣,脚下是蓝呢子盘金线厚底儿靴子,盖着整部《金刚经》陀罗经被。
棺材两边,摆放着纸人纸马和金山银山摇钱树,墙上挂着英雄斗志百鹤图和水陆各地府的画像。
院子里面是各地的亲友前来吊唁,外一圈是二十来个吹鼓手。
院子外面摆放着花圈,挽联和宣纸糊成的匾额。
先是入殓,有白事先生在一旁指挥,四个入殓的师傅们,到床板抬起尸首。
赵发托着尸首的脑袋,这叫长子抱头,富贵永留。
此时,吹鼓手的唢呐声响起,接着哭声一片,这叫入响殓。
尸首放进棺材中,白事先生用红线测量一下尸首摆放是否端正,这才盖上棺材板。
到了第三天,请来了四十多个出家的和尚,念经超度亡灵,俗称接三经。
棺材四周,摆放八个八仙桌子,分成两排,两边坐满了和尚,有的敲打木鱼,有的吹管子,还有的吹笙和敲打九音锣等等。
正中间坐着一个和尚,身披袈裟,头上带着五佛冠,又叫做毗卢帽,嘴里念念有词,念的是十六部焰口施食,念经时候还要扔点小馒头和撒点铜钱。
和尚们每七天过来念一次,叫做迎七,一直念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才能出殡。
出殡的时候,有人举着扎纸,有人托着门口蓝白花的彩牌楼,两边音乐齐奏。
有两个小孩,又叫做童男童女,在前面引路,连放三声炮和一挂鞭,这才正式出殡。
先是十六名杠夫将棺材抬到门外,后换二十四人杠,杠夫们头上戴着红缨帽,绿缎衣,脚下穿着靴子。
这才将杠抬着走到街上,人一排一排的,密密麻麻,摆开一字长蛇阵。
最前边是三丈六的铭旌幡,上写着赵老爷子的名讳,请来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喇嘛开道。
送殡的亲友们胸前带着白纸花,腰上系着白孝带。
赵发和赵财头戴麻冠,身穿重孝,赵发扛着引魂幡,赵财拿着哭丧棒,哭得是泣不成声。
最边上是一排撒纸钱的,每撒一次,嘴里都大喊一声“节节高”。
一直抬到赵家坟地。
白事先生指挥着棺材下了葬,人们再次回到赵家,摆酒开宴。
赵发和赵财举起酒杯感谢诸位亲朋好友过来捧场。
酒足饭饱之后,才纷纷散去。
我和郭铜回到房间休息了一下,一直到了晚上,赵发再次招呼着我们吃饭。
大约半个时辰,填饱了肚子,赵发和赵财把一根白鱼放在了桌子上面,算是交付了订金。
郭铜吩咐兄弟二人准备香烛,冥纸和贡品,准备前往赵家坟地。
这会儿,天色已经很晚了,村子里十分安静。
我和郭铜走在最前头,赵家兄弟跟在后面,几个帮忙的小伙子走在最后,周围微风阵阵,我们脚下的速度也更加快了几分。
没过多久时间,我们就来到了赵家坟地。
郭铜看了我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
赵发指着一个坟头说道:“这就是我爹临终前嘱咐的,我爷爷的墓地”
郭铜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上供,点烛,焚香,烧纸。”
二人点了点头,依次照做。
墓碑前面烛火微微跳动着,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
我手中托着罗盘,在坟墓的四周围走了一圈,远远看去坟的后面小溪潺潺。
这穴位不错啊!是一块宝穴,这个穴位叫做蜻蜓点水。
香燃尽了,纸烧完了,我朝着众人,大喝一声:“挖坟!”
我又朝着众人叮嘱了一下,说道:“这个棺材应该是竖着埋的,穴坑比较深,而且上面应该有一根大木头吊着棺材,千万别把木头挖断了。”
阴阳通鉴记载,蜻蜓点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