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别逼我当暴君> 第142节:世上还有这种不要脸的人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节:世上还有这种不要脸的人啊(1 / 2)

自从杨奎受封变成“如意伯”,女儿成为皇帝的嫔妃,京圈的显贵们闻风而动,陆续到杨家送礼。

想结交杨家,从而攀龙附凤,稳固他们自己的地位。

再怎么说,杨奎也是国丈,杨晶也是妃子,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啊!

巴结他们,不丢人。不巴结他们,受到冷落,才丢人。

起初,给老杨送礼的还只是一两家,送的也都是不太值钱的货物,当然也绝非民间走亲戚掂的糖果点心等寻常物品。

老杨的目光还没有脱离老农民的见识,看到这些比较贵重礼物,唬了一大跳,太值钱了啊!

他不敢收,怕收他们的礼品,结交不干净的人,给李元基脸上抹黑。

所以,他一概拒绝。

对方真心实意来结交他,看他不收,急眼了,好话说了一萝筐,非要他收下,不收下就是看不起他们。

没办法,杨奎只好收下,并用笔记下他们的名字,何月何日收到什么礼物,将来好把礼还回去。

随着他收礼这件事传开,送礼的权贵更多了,有时一天能收到两三次。

对方来了,放下礼物,先祝贺一番,态度虔诚,十分尊重杨奎,完全不把他当作农民看,而是称他如意伯。

再后来,京城显贵圈全来送礼了,一天能收到十几家人送的礼。

礼物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都是很值钱,反正不是随随便便的小礼物。

杨奎从起初的受惊若宠,到后来的心如止水,看开了送礼这种事。

家中的礼物也多到堆积如山,用一间房屋专门保存,后来干脆多到无法保存。

只能送礼的前脚走,他后脚就拿去当掉,换成钱,才保存下来。

只收礼,不还礼,会被人耻笑的。

所以,杨奎就自以为聪明地把一些不值钱的礼品留下来不卖,张家送的礼,还给李家,王家送的礼,还给刘家,把礼品转来转去,只在他手中保存那么两三天。

对方来时,都是抱拳称礼,甜甜地叫他如意伯,还要他今后多走动,多帮扶,大家抱团取暖,相互亲近。

来的人也不是阿猫阿狗,而是跟他一样有爵位的人,什么顺达侯啊,卢国公啊,平安伯啊之类的。

不顶用的也是某部的主事,侍郎或者公卿,反正在朝堂上都有一言之地,在饭桌上有夹菜的地位。

再再不顶用的,也是七品以上的官员。

官职再低的人就不敢来了,他们还没资格巴结杨奎这位如意伯。

如今的杨奎最最烦恼的就是收礼、回礼,整天不是在收礼,就是在收礼的路上,还要折腾着跑到送礼人的家中,把准备好的礼品还给他们。

以至于今天在国公家吃饭,明天在侯爵家吃饭,后天在伯爵家吃饭,自己家的饭倒是吃得很少了。

这让他很苦恼,觉得圈子里的事情太麻烦,往往他不想听,不想参与,出于礼貌,却不得不听,不得不走动。

再后来,他真的烦透了收礼送礼,关门谢绝一切送礼的客人,也不回他们的礼,乐得清静,乐得清闲。

这时,京圈就传出来如意伯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们的闲言碎语。

这些话传到他耳中,他只淡然一笑,并不在意。

李元基听到这些话,皱皱眉头,感觉不妥,给他写一封信,让侍卫送到他手中。

在信中,李元基告诉他,他是御封的如意伯,他女儿是嫔妃,他是正牌的皇亲国戚,是京圈显贵中的一员。

大家的风气就是今天你送礼,明天我送礼,团结一致,一致对外。

你不能自绝于京圈之外,自己孤立自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不要忘了,你是国丈,你女儿是嫔妃,你不收礼,会给皇上脸上抹黑的。

礼还是要收的,回礼的时候不占他们便宜就是了。如果没钱回礼,告诉朕,朕帮你。

看完信,他方才明白,这京圈啊,和走亲戚差不多。哪家亲戚越是富有,收到的礼品越多,越贵重。

哪家亲戚贫穷,正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人,不仅收不到礼,还被大家嫌弃。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人知,穷在闹市无人问。

说白了,还是世态炎凉,人情世故这回事。

杨奎欣然接受李元基的建议,礼品来了也不拒绝,也积极与显贵走动,主动融入他们的圈子。

虽然表面上他积极与他们互动,却从不参与他们之间的事,也不参与他们之间的利益纠葛。

做一个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清闲老人。

看透杨奎的人,说他是外圆内方,秉性不移,还保持着农民的本色。看不透的人也把他当知己,因为话到他那里就停止,绝不会再传给第三人。

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如此一来,杨奎凭着如意伯和皇上老丈人的身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