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利用各种手段让育苗田温度比普通耕田略高的事情。
算下来,这次的移民,起码要耗费二三百万石。
关于开平四个卫的增设,朱高煦并不记得,也许是看书看漏了,但对于向西南的移民,朱高煦敢保证历史上的老朱绝对没有保持那么大力度。
不过如今吉林城遭遇重创,在老朱和朱允炆那里,恐怕吉林城两三年内是难以恢复元气了。
在外观上,常年奔波的武将往往要比面相上老那么几岁,朱能和丘福也不例外。
亦失哈来到朱高煦等人面前作揖:“奴婢参见殿下。”
他以为哈剌兀率领的只有万余兵马,却不想是三万。
他曾经想过要用外来人口充实关外,而这个所谓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就是大宁的那三十几万人口。
届时南边有朱棣的北平三府挡着,自己完全可以在后方大搞建设,同时支援朱棣。
一桌子饭菜,在朱高煦的讲述下变得索然无味,朱棣带人不断动筷,似乎想要结束这沉重的话题。
战争玩的就是情报,可情报也是随时随地在变化的,除非有绝对的把握,不然任何一条情报都具有迷惑性。
自己要是达不到他的成就,说不定朱棣真的会被瞿能父子和平安带兵给挑了,靖难也就自然失败了。
闲逛许久,朱棣带着朱高煦回了渤海王府。
看着朱高煦,朱棣真是为他感到可怜,毕竟整日被盯着,那滋味肯定不好受,毕竟当初他大哥朱标也被老爹朱元璋搞得一惊一乍。
贸然推广,恐怕只会让辽东和大宁蒙受损失,还是得等到完全之时才能推广。
此外,年轻一代的比如张辅、陈懋,孟瑛也是极为优秀的中层骨干。
按理来说,三年时间就要改变一个养尊处优,横行霸道的贵胄,这未免也太短了些。
不过这笔财富是否能接住,还得看朱高煦能不能让渤海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养活三十几万人。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向那一亩亩稻田,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只是一眼看去,这书信恐不下数十封。
“俺看,你爷爷多半不会给你。”朱棣毫不留情的打击道:
“我还没北巡的时候,便听说都督府内有人上疏,请求增设开平卫的卫所,在当下一卫所的基础上,再增添左右前后四卫所。”
“老二啊,爹没想到你这里居然……唉!”
提起老朱,朱棣就开始吞吞吐吐了,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事情,若是丢在普通人身上,没疯已经算是奇迹了。
回忆着那些误会,朱高煦一时间突然有很多话想对徐氏说,不知道是因为想帮前身解释,还是想为前身安慰徐氏,总之他现在有很多话都想告诉徐氏。
在靖难之役中,老班底又分为朱高炽,姚广孝为核心的北平留守团体,以及跟随朱棣在前线厮杀的朱高煦、张玉、朱能、丘福等前线核心团队。
在他记忆里,这个数量维持了几十年,但当下云南的军户数量,恐怕已经突破了三十五万户。
他这话说的朱高煦无语至极,他确实不知道燕山还有没有什么隐藏着的金银矿,但他知道东北这边有足够多的矿产资源。
朱棣的政治眼光和军事眼光都在此时的自己之上,询问他对于朱高煦来说,并没有什么觉得不好意思的地方,而且他也相信朱棣。
可惜哈剌兀有三万人,朱高煦还来不及修改计划,他便已经开始扎营造饭了。
水泥这种东西,若是被朝廷所掌握,那以当下大明朝的体量,完全可以垒城而进,把他和朱棣给困死。
之前朱高煦一直担心自己领兵不行,原因就在于历史上的朱高煦不提兵团作战,单说突击战术这块绝对是燕军第一。
练兵,练足够的甲兵,这就是朱高煦接下来需要做的。
朱棣也知道有些事情能听,有些事情不能听,因此他只是听了朱高煦与傅友德和冯胜的事情,就不由的咋舌起来。
或许他在自责,但对于朱高煦来说,他对徐氏的记忆都来自前身。
有些不足,他刚才当着丘福、朱能的面不好说,但眼下只有父子二人,他倒是也不避讳了。
“您说…”朱高煦察觉到一丝不妙,却不想朱棣笑呵呵的说道:
“俺知道你小子偷偷学了看山点矿的本事,你老实告诉俺,俺们那北平有没有金银矿什么的?”
大宁戍边军户八万余人,算上其家眷接近三十五万,由于粮食亩产低,以及时不时要面对北方的劫掠,因此当地的自给水平奇差。
朱棣说起了徐氏,说话间脸上都是高兴,眼神中却有着几分无奈。
朱高煦语气轻柔了不少,这让朱棣有些诧异,心里直呼‘这孩子转性转的也太彻底了。’
“瞧他不敢动,你便率轻骑在他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