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他对自己的自信。
倘若是朱瞻壑,那他想要召回崔均,一定需要做许多手段才行,但朱高煦不用。
让崔均的长子崔浚任阁臣,这也是朱高煦早就想好的手段。
阁臣只要不兼任六部尚书,权力便都来自于皇帝。
殿阁、六部、六军都督府……
三者制衡清楚,皇帝的地位才能稳固。
“还有事情启奏吗?”
朱高煦侧目看向朱瞻壑,朱瞻壑闻言低声道:“西南那边,缅甸宣慰司内乱,有的土司投靠了朝廷的兵马,接受了改土归流。”
“如今缅甸宣慰司那边,因饥荒战乱而死的人已经不下……”
“这些东西不用汇报。”朱高煦没有心思听缅甸的土民死了多少,他在意的只有汉化。
“你觉得以当下的缅甸,朝廷需要耗费多少年才能实控?”
他反问朱瞻壑,朱瞻壑作揖道:“迁移百姓前往缅甸,走陆路不如走海路。”
“若是将江南的百姓迁徙缅甸,恐怕需要上百年才能实控当地。”
朱瞻壑没有说内迁的事情,因为现在大明朝已经没有几个地方需要内迁土民来充实当地了。
四川被朱高煦塞入了云贵和乌斯藏二百余万土民,湖广和广东也被塞入了百万土民。
云南汉口比例刚刚好,广西则是还需要汉化。
除非花大代价将缅甸的土民迁徙到北方,不然大明朝在长江以南根本容不下他们。
但是迁徙北方,这个代价太大了,哪怕是朱高煦开口,朝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朝廷没有地容纳他们,而朝廷还要不断汉化当地。”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迁移这一说。”
朱高煦收敛了目光,朱瞻壑闻言颔首:“儿臣明白了。”
话音落下,朱瞻壑给出新的话题:“老五、老六他们提前回宫了。”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随后思虑片刻后才继续开口道:册封老五为梁王、老六为淮王,北洲的情况经营如何?”
“孟懋经营的不错,已经在东洲东海岸经营修建了三座城池,各自驻扎五百兵马,四周还有被扶持的一些土人部落。”
“北洲的大谷底已经开垦出三百余万亩耕地,岁产粮食二百六十余万石。”
“除了可以供应北洲的四十多万罪民,还能结余八十万石南运东洲。”
朱瞻壑给出回答,朱高煦继续询问:“东洲呢?”
“宣慰使杨朔合纵连横,原本二百余家城邦,如今仅存五十七家,且实力不大。”
朱瞻壑回答道:“朝廷直接掌控的东洲土民已经不下三百万,当地的汉化速度很快,杨朔弄了许多汉化政策来吸引土民主动接受汉化。”
“不过如此多东洲土民,所能耕种的地方仅有谷地,肆意其繁衍发展,对北洲的粮食压力恐怕会很大。”
“况且,东洲土民远比朝廷预计的要多,每年都有十几万土民投靠朝廷,而他们开垦养活自己的耕地需要四五年,这期间朝廷如果提供不了那么多工作,他们便会生乱。”
“这两年来,杨朔已经镇压七场超过万人的叛乱,而且也有土民成群进犯了靖海府,好在被守军击退。”
“二弟还有三个月才能抵达靖海府,相信等他抵达后,情况会好很多。”
朱瞻壑一股脑的将东洲事情给说了出来,朱高煦听后久久没有回应,直到朱高煦停下手中书写的举动,他才呼出一口气道:
“这事情你看着办,东洲的土民文化与我们有许多相近,文明程度又低于我们,想要同化他们并非难事。”
“北洲的大谷底可以开发数千万亩耕地,足够养活七八百万人。”
“等这个谷地被完全开发差不多的时候,蒸汽轮船也差不多可以普及到民间了。”
“抓好朝廷在中洲的基本盘,控制好南洋,北洲和东洲就逃脱不了。”
朱高煦教导着朱瞻壑,他并不相信北洲和东洲会在大明内部安定的情况下出现什么事情,尤其是在大明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情况下,这更不可能。
农业是百分百靠天吃饭的行业。
它完全取决于积温、光照、湿润、土地肥力、水源充足、雨热。
在工业革命以前,美洲除了大谷底适合农业外,落基山脉以东的广袤平原根本就不适合农业。
落基山脉以西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纽约一带受寒流影响,每年冬天都可以冻死人。
五月花号之前不是没有殖民者开船来过东海岸,但基本上第一个冬天就会死掉一半人,比如詹姆斯屯就是这样的结果。
从气温上来说,比较稳定适合种地的是北卡罗来纳、乔治亚、佛罗里达一带,但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个沼泽,没有大量的人力和抽水机将其改造为平原,根本就不适合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