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1实施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
(1)当物种原有的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或原有生境不复存在。如东北虎的例子。
(2)当物种的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种内难以进行交配。
·iu指出: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只时,应当进行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一项措施。
·目前迁地保护手段常常是等到物种的数量极低、濒临灭绝时才应用,其效果显然不如当它种群数量尚多但已面临生存危机时,提前对它进行迁地保护时为好。
(3)当物种生境走廊是指连接保护区之间或者保护区与其他隔离生境之间的通道。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字。
把外未入侵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3、将根除作为最高目标。
4、评估控制可行性,综合运用化学和机械方法开展控制。
5、以牵制为根除的替代方式。
6、诱导长期正向变化,促进生态1、基本选址原则
1典型性;2稀有性;3脆弱性;4多样性;5自然性;6感染力;7潜在价值;8科研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1代表各种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典型性;
2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破坏,而又有重要价值,亟待恢复的地
区;
3 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演替序列明显,野生物种资源丰富
的地区;
4 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的
主要栖息地区;
5典型面有特殊意义的植被、珍稀林木及有特殊价值的植物原生地
或集中成片的地区;
6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熔岩、温泉、瀑布、
化六、外来物种入侵
>入侵种可通过竞争有限资源代替本地种,也可能直接捕食本地种使之濒临灭绝边缘,或者通过改变生境使本地种不能继续生存。
·物种能够通过自然扩散过程迁移到新地区,但是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物种扩散得更远、更快,并且仍在人类影响下扩散的物种数量更多。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受到物种扩散的影响,即使在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仅仅在过去的200 年间就遭受着近200种植物、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入侵。
·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将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淡化了原有地区间差异。这种更为同质的新型物种分布极为明显,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进入“同质化时代”。
七、疾病
>人类活动能够加速某些疾病在全球不同地区或不同生态系统的传播,成为物种和生物群落的主要威胁。
·人类活动及其与疾病交互作用导致疾病传播概率增加,成为物种和生物群落的重要威胁。
·野生动物种群与附近携带病菌的家养动物和人接触,可能会传染上疾病,并进一步地扩散。病原生物对野生和驯养动物种群的感染都很普遍,并且能够降低脆弱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假如致病生物消灭了群落中的关键种或优势种,则对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致病生物可以是微小的寄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也可能是大的病原菌
(如寄生蠕虫或节肢动物)。寄生物生活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吸取宿主营养、破坏宿主组织、降低宿主的生存与繁殖能力。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潜力系统恢复。手段字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