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此君自从中平4年(西历187年)登上历史舞台后,便1直保持活跃。
汉末群雄的传记中,几乎处处都有此君身影。
不卖关子了,此君当然是大耳朵刘帮主,大汉皇叔刘备刘玄德!
在袁绍死亡的前1年(201),刘备奉袁绍之命,跑到豫州汝南(许县南侧)招诱黄巾大帅龚都,在曹操的后院放火。
秋9月,曹操还许,大破刘备,备南奔荆州。
(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曹)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魏书武帝纪》
刘表虽然与袁绍联盟,但在官渡之战(199-200)的1年时间里,竟然按兵不动,前后观望,被曹操讥笑为“自守之贼”。
原因咱们上1章已分析过,是桓阶挑起的张羡之乱!
在刘备兵败来奔(201)后,刘表大约也察觉到曹操势大,危险将至,因此分割南阳新野县,令刘备驻军,严密提防北兵来袭。
彼时袁绍尚在,刘备全力劝说刘表,令他配合北伐。
刘表遂于翌年(202)遣刘备率偏师北上,1路打到了叶县。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叶县在南阳郡最东北端,出了叶县就是豫州颖川的昆阳、许县。
此地距离汉献帝,仅1步之遥。
夏侯惇、于禁、李典率军至博望。
刘备纵火烧营而走。夏侯惇看见漫天焰火,领兵追击,遭刘备伏兵围歼。
前有伏兵、后有火海,盲夏侯被烧得全军覆没,狼狈溃走。
刘备正要乘胜攻下叶县、进逼昆阳之时…
袁绍死了!
刘备同学,彼时的心声大抵如下:
噫!绍死矣!
刘备的北伐因此而后继无力,遂不了了之。
北伐失败,固然有荆州士族(蔡瑁、蒯越、刘先)掣肘的因素,但袁绍之死,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诱因。
在袁绍死后(202),刘表再未发动过1次北伐。只有3年后(205)口头支援张晟作乱河东,刘表还与袁谭、袁尚决裂,“反曹联盟”遂不复存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魏书杜畿传》
(刘表)冀闻(袁谭、袁尚)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谭、尚尽不从。--《魏氏春秋》
1代枭雄刘表,就这样无功而逝。
心怀大志的刘备,自此也不得不蛰居荆州,6年间(202-208)蹉跎岁月,乃至“髀肉复生、言则流涕”。
曹操命是真好啊!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与杜袭有何关联?
诸君请听云某细细说来。
此事,再次证明1点,欲了解某人,那么读纪传体史书时,则万万不能只看其人本传!
杜袭,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杜袭,历仕曹魏3祖,位至9卿,在《魏书》中与和洽、常林、杨俊、赵俨、裴潜等5人合传,即《魏书卷2十3?和常杨杜赵裴传》。
陈寿先生于卷末赞语处,称此6人“皆1世之美士”。
和洽清和干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干,皆1世之美士也。--《魏书卷2十3》赞语
历代修史,同卷人物皆“以事类相从”。
据此,陈寿对杜袭的赞语性质略显模糊,因为“美士”是1个相对抽象的概念。
览查史料,会发现杜袭所在的《卷2十3》中共有6位传主,其中4位(和洽、杜袭、裴潜、赵俨)均有流寓荆州的背景,即曾出仕刘表。
可知所谓“美士”无疑包含了弃暗投明的政治隐喻。
而《杜袭传》中关于传主在“长沙”及“西鄂”期间的事迹记载,则含有明显的曲笔,其背后应与“张羡之乱”及“刘备北伐”有关。
注意:所谓曲笔,可以理解为,您去同学家做客。同学母亲问:崽,我家娃学习到底如何?
即便其人学习实在不咋地,您大概也会极为违心但显得极懂事儿地说:阿姨,某某学习还行吧。
这就是曲笔,也就是为传主遮羞之笔!
张郃本传中,其人败给张飞,看上去是惜败对吧?
不要妄下结论!您再看看张飞传去!其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分明是惨败!
这就是曲笔。
所以别急,咱们慢慢剖析。
咱们先从杜袭“南適长沙”说起。
杜袭在刘表麾下“南適长沙”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其背后应与“张羡之乱”存在密切关联。
《袭传》对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