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相对简单,即全力抗曹。
刘备1方的“游说代表”是诸葛亮。他也是史书记载的唯11例、前往江东充当说客的刘备幕僚。
需要注意,虽然《蜀书》将“孙刘联盟”的功劳归于诸葛亮,但如果同时比对《吴书》,会发现《诸葛亮传》中的大部分记载,均有商榷余地。
在《本传》中美化传主,刻意拔高其功绩,是官修史书的常见写法。这与将“曹操立嗣”的功劳,全部归于贾诩,是相似道理。
(贾)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魏书贾诩传》
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术,可以归纳为两条。
其1是自抬身价;其2是激将法。
如果仔细梳理其辞令,会发现诸葛亮谈到的,大多是些“务虚”的事情,并不足以说动孙权。战与降的决定权,其实在周瑜与鲁肃等淮泗领袖手中。
(1)自抬身价
诸葛亮游说孙权时,曾刻意拔高刘备的实力。
这点并不难理解,彼时(208)的刘备败于当阳,人众流离,两个女儿也被曹纯俘虏。
而同年(208)的孙权,刚刚在江夏大破黄祖,兵威正盛。
此时孙强刘弱,双方实力严重不对等…
诸葛亮必须通过强行拔高刘备,才能将谈判继续下去,否则就是“乞食”,谈不上“合作”了。
比如诸葛亮口中的“(孙)将军据有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便是典型的自我拔高。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蜀书诸葛亮传》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8年(200-208),如果算上孙策肇基(195-200),那便有十余年。
刘备“收众汉南”则纯系虚言。
汉南是刘表的地盘,刘备不过宾旅寄寓之人;刘表同年(208)新丧,刘备又大败于长坂,乃至“数十骑亡走当阳”,何来“收众汉南”?
(刘)表跨蹈汉南,(袁)绍鹰扬河朔。--《魏书刘表传》
曹公将精骑5千急追之……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蜀书先主传》
诸葛亮提到的“刘豫州方与曹操并争天下”也是不实之词。
(刘备)与曹操并争天下。--《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之所以客居荆州,正是因为在中原混战中,被曹操打得走投无路,才南奔刘表。自建安6年至十3年(201-208),整整蛰伏了8年。
如果真有“并争天下”的实力,刘备也不至于憋屈到这个地步。
至于诸葛亮最后提到的“田横,齐之壮士,守义不辱”,以之拟于刘备,更是强词夺理,闻者失笑。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蜀书诸葛亮传》
田横固然是海东豪杰,但他未曾构衅于刘邦,因此抗节自尽,自然是不辱其身。刘备与曹操,却是不共戴天,结怨十年(199-208),毫无生路,只能硬着头皮1战。
吕思勉对此曾做出精洽概述,称彼时的刘备,是“既不能投降,又无从抵抗”。
这时候,刘备屯驻在襄阳对岸的樊城。他对于曹操,是不能投降,而又无从抵抗的。--《3国史话》
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智略当然不止于此。他之所以在孙权面前胡说8道,其实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毕竟刘备“猥自枉屈,3顾茅庐”,现在刘备有难,诸葛亮也必须投桃报李。
(2)激将计
关于激将计的记载,前后相悖之处极多,殊非实录。
按《蜀书》记载,“激将辞令”出自诸葛亮;但按王沈《魏书》与《9州春秋》记载,此话则出自鲁肃。
(诸葛亮曰)若不能当(曹操),(孙将军)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蜀书诸葛亮传》
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孙)权曰:“……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曹操治所);不然将危。”--《9州春秋》
实际情况,恐怕是诸葛亮与鲁肃都曾用过类似手段,但不同立场的史料,各自归美,以为己功。
若2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裴松之
其实“激将法”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能否起作用,全看君主本人的意志。
如果“受激者”是刘琮或者刘禅,那便如对牛鼓簧,自费口舌。
换言之,孙权决心抗曹,是因为他本人有雄心大志。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