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背景下。
换言之,王基先后依附于曹氏与司马氏,因此具备较高的分析价值。
从史料记载看,王基最初的政治靠山是曹爽。因此曹爽覆灭后,他1度受到司马氏的迫害。不久之后,王基走上了与司马氏合作的道路,虽然屡建殊勋,但也颇多牴牾。
由此看来,在魏晋嬗代的浪潮下,旧日的魏臣,并未完全屈从于司马家族的政治威慑。
王基的案例,反映出“由魏入晋”的旧官僚的普遍心态,即承认既成事实,但拒绝沦为附庸。
在分析王基的行为逻辑之前,首先要明确王基的出身,这有助于解释他之后的行为逻辑。
王基出身青州东莱,虽然本传称他“少孤”,但从大量线索可以知晓,王基来自地方巨族,家世显赫。
(王基)少孤,与叔父翁居。--《魏书王基传》
王基在十7岁时被东莱郡征召为郡吏,却因“非其所好”,辞而不受,入琅琊游学。
(王基)年十7,(东莱)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官)。--《魏书王基传》
汉魏之际,士人想要出仕,首先要接受地方征召,出任州、郡、县的吏员;之后再被举荐为茂才、孝廉,由吏入官。这种升迁途径,被称作正途。
按两汉制度,男子2十行冠礼(成人礼)。换言之,王基在成年之前便得到郡中征召,非地方豪族不可做到。
同时,王基仅仅因为“非己所好”便辞去郡吏职务,可见郡吏的吸引力对他十分有限。
王基辞去郡吏之后,便离开青州,前往徐州游学,与崔琰等人的事迹相似,属于门阀子弟的常见行为。
(王基)遂去(官),入(徐州)琅邪界游学。--《魏书王基传》
(崔琰)就郑玄受学……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4年乃归,以琴书自娱。--《魏书崔琰传》
按记载,黄初年间(220-226),王基被青州举为孝廉,越过郡吏的环节,直接受到察举,这在彼时的社会背景下属于豪族的专利。
黄初中,察(王基)孝廉,除郎中。--《魏书王基传》
王基受举之后,被青州刺史王凌辟为别驾。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史”,虽然属于州吏,但却是最高级别的州吏,等同于诸吏之长。
是时青土初定,(青州)刺史王凌特表请(王)基为别驾。--《魏书王基传》
别驾的地位,可以借糜竺与沮授的案例加以了解。
徐州别驾糜竺,可以干预州中刺史的继承人选;冀州别驾沮授,权势熏天,乃至令州牧袁绍忌惮。
徐州牧陶谦辟(糜竺)为别驾从事。(陶)谦卒,(糜)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蜀书糜竺传》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袁)绍疑焉。--《献帝传》
《王基传》称“刺史王凌在青州的功绩,大抵源自王基的协调辅助”,侧面印证了王基家族在青州的影响力。
(王)凌流称青土,盖亦由(王)基协和之辅也。--《魏书王基传》
因此,青州豪族出身的王基,本身属于既得利益集团的1员,因此他自恃身份,并不肯完全屈从于当时的权贵。
这也能解释他日后与王朗家族、司马家族的冲突问题。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