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时间中,刘备在成都未发1兵1卒。
因其彼时已经承诺了荆州归属,故对孙权提防有限。
所以,那些怀疑刘备提防、甚至暗害关羽的小学生们,劳驾你们动1动脑子好不好!
再说孙权。
樊城之战时,有个非常特殊的记载。
即“孙权主动遣使、要求帮助关羽攻打樊城,却又故意拖延行军日期”。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鱼豢《典略》
孙权彼时“矛盾行为”背后的的真实想法、未见记载,但不难推测。
因权“失约未至”,故羽大骂“待我攻下樊城,便取尔江东之地”。
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典略》
可知,孙权“主动发兵助战在先,而又敕令军队缓行在后”,实际是在拥兵自重,与关羽“讨价还价”。
其人所针对者,无疑是荆州的归属问题。
即“吴军助攻襄樊,而战后关羽需还荆州”。
这也便能解释,为何关羽骂权,是在“擒于禁”之后。
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权)。--鱼豢《典略》
因为孙权趁火打劫,延缓行军,其意是“若无江东相助,关羽孤军必危”。
这也和后文关羽“若拔樊城,吾岂不能灭汝”的答辞相呼应。
权闻羽怒,假意谢罪,而承诺“迅速发兵”,且由自己“亲率前往助战”。
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典略》
这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典略》的记载也和《吴书9吕蒙传》互为补充。即关羽收于禁降卒,人众乏粮,擅自袭击东吴辎重。孙权闻讯,遣吕蒙在前,自统大军殿后。
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吴书9吕蒙传》
这也能解释,为何吕蒙先遣队“白衣渡江”时,进展如此顺利。除了“客商形象”的迷惑,更主要的是在荆州方面看来,东吴军队实际是“助攻樊城”的友军,且由孙权亲自率领。
只不过糜芳、士仁、潘濬等人万万想不到,孙权的东吴先遣队,根本是“假道伐虢,意在荆州”。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身经百战的糜芳、士仁,见吕蒙兵临城下,行止失措,最终稽首归降。
除了荆州将领与关羽不睦之外,缺乏对境内吴军的防备,也是重要诱因。
注意:潘濬(同浚)、糜芳、士仁、郝普按记载与羽皆不睦,文多不载。
另外多说1句…
下1章咱们继续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