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八十八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6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八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6(3 / 3)

换言之,其依然是骑督,只不过挂个“议郎”(即京官儿)的虚衔儿,掩人耳目。

除了曹仁,诸夏侯曹氏的宿将,几乎无1例外、均受到征召。

不再赘述。

这就造成,建安初年,诸夏侯、曹氏的历史记录…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是1片空白!

夏侯惇的功绩,甚至被1笔抹去!

小学生们嗨了:

夏侯惇,呵呵,大傻1个!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究竟谁才是大傻?

曹纯本传的记载,时间跨度极大,对其早期故事“语焉不详”。

我们有理由高度怀疑,曹纯可能有过被袁绍征调的经历,故言辞闪烁、缺载颇多。

彼时军阀联盟内部,“总、子公司之间相互借调”是常见现象。

朱灵、荀彧、荀悦、郭嘉等人,皆是曹操从袁绍内部“有借无还”的将领。

虽然诸人本传皆称“自愿投曹”,实际隐情颇多…

此处省略1本书的文字。

绍使灵督3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朱)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魏书十7徐晃传-附传》

另有张飞,在“孙刘联盟”时期、亦曾替周瑜征战(江陵之战)。

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2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2千人益之。--《吴录》

周瑜遗计,亦是“分隔关张、各置1方”,前后呼应。

夏侯兄弟在建安元年的职官变迁,完全失载。

夏侯渊的履历变迁表中,自陈留、颍川太守之后,便突然蹦到了“官渡之战”。

太祖起兵,(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魏书9夏侯渊传》

陈留指兖州时期(191-195),颍川则指建安时期(196-220)。

渊为颍川守,大概未曾受到袁绍征发;

抑或曹操未雨绸缪,借此断绝袁绍的念想。

注意:许县属颍川郡。

夏侯惇的缺载情况更严重。

其本传自兖州平叛后(194-195),便跳跃性地转入“太祖平河北”,即曹袁之战(200-207)。

时大旱,蝗虫起(指兖州之乱),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魏书9夏侯惇传》

考虑到盲夏侯是曹魏元勋,还参与了荥阳之战(190)等“奠基性质”的开国事业,建安元年(196)天子东迁,何等大事,夏侯惇不可能没有升迁擢拔。

失载的原因,只有1个,就是不方便录入史书。

《夏侯惇传》的缺载问题、几乎是《魏书》中最严重的。

1个屡战屡败、还被绑票的独眼将军,靠着屯田1路“都督2十6军”,甚至成了曹魏“首任大将军”,根本是天方夜谭。

夏侯惇的军功记录,无疑遭到抹杀。

时代相近的司马炎,登基后曾公开感叹:“夏侯惇的功绩、可以百世流传”。

(晋武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晋阳秋》

如果按《惇传》所载、其功绩基本都是“典农”。1个在军界打拼了3十年的老将,“负土做陂”能算功绩?司马炎必定读过当时的1手史料,他口中的“功”,必指代“军功”。

因史料所限,我们只能猜测:夏侯惇早期的军功,恐怕多与袁绍有关,故不好录入史书。

曹仁、曹洪、曹纯在建安初年(196)还能以“议郎”、“谏议大夫”的虚名略加遮掩,而夏侯惇则完全失载,恐怕与“助战河北”有关。

总而言之,袁绍、曹操2人都是极为精明、狡诈之人,2人互相算计,迟早都要为敌!

官渡之战,是最终趋势。

反过来考虑…

史书所载,河北士人诸如田丰、沮授所说那些话…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诸君当笑话看即可,认真你就输了!

成王败寇,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真是你以为的?

咱们不能如那些小学生们1般天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