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二百零一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7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一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7(3 / 3)

1次大型会战中的局部战役。

至于曹操,也并非此次战役的主人公,更不是砥柱中流的悲情英雄,仅仅是众参战诸侯中的芸芸1员而已。

甚至,就连曹操的兵,都是张邈、卫兹的部曲。

更有甚者,此战之前,各路诸侯当然更不可能每日饮酒作乐、不管天子及董卓…

这1切,不过是西晋史官们(当然包括狗贼王沈)出于美化曹魏,强调魏承祚于汉、而晋承祚于魏,实乃继承大汉正朔这1政治正确所为之。

《武帝纪》出于美化魏朝的政治目的,把曹操塑造成荥阳之战的主角,而把袁绍等人贬低为“莫適先进,食尽众散”的配角,实际是以结果掩盖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刻意颠倒黑白。

顷之,诸军莫適先进,而食尽众散。--《魏书臧洪传》

学者孙英刚在《中古时代术数语境下的政权对立》1文中曾提出,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为了保证叙述逻辑与政治正确,严重扭曲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实属于“倒放电影”。

而荥阳之战的相关记载,由于美化曹操的需要,便非常近似于“倒放电影”,与实际情况出入甚大。

彼时(190)联军分为数部,各自屯于不同区域。曹操只是其中1部,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袁绍、王匡、张扬、于夫罗等人屯兵河内;张邈、张超、乔瑁、鲍信、刘岱、曹操、袁遗、臧洪等人屯于兖州陈留酸枣县;袁术、孙坚屯于荆州南阳鲁阳县;孔伷在颍川,韩馥在邺。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魏书武帝纪》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魏书张杨传》

鉴于酸枣地区的会盟诸侯数量最多,因此关东联军也被称作“酸枣联盟”。

酸枣县的诸侯最多,兵力最充沛,因此负担起迎击董卓集团的主要任务。

虽然《武帝纪》把2袁等人的军事功绩1笔抹杀,但钩沉史料,仍能发现众诸侯戮力作战的线索,曹操绝无可能贪天之功。

《9州春秋》记载,董卓入京不久,“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未久而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9州春秋》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魏书曹洪传》

显而易见,“卓将”此处专指徐荣,而“袁、曹2公”则分别指代袁绍与曹操。可见荥阳之战中,袁绍也是参战的成员,绝非蜗居后方的鼠辈。

考虑到《9州春秋》的作者是西晋宗室司马彪,他替魏室避讳的动机稍弱于魏朝史官,因此他的记载相比于《魏书》无疑更加客观。

但无论如何,曹操是吃了败仗。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纯、曹洪、夏侯惇3人随行之记载之所以佚失,呵呵,毋庸置疑,1定还是与袁绍有关!

事实的确如此。

曹操出奔始末,与袁绍、袁术、张邈等人均有牵涉。

张邈是董卓上洛之初(189)任免的陈留太守,也是支持曹操募兵的核心人物。

曹操发动荥阳之战时的5千兵马,便是张邈部将,陈留孝廉卫兹所赞助。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5千人。--《世语》

实际“太祖赴襄邑募兵”,参与人除了诸夏侯曹氏,应当还有卫兹。卫兹本人便是陈留襄邑人(见《魏书卫臻传》)。

张邈与袁绍、曹操私交甚笃,在洛阳时被称作“奔走之友”。

陈留成为军阀起兵的大本营,盖源于此。

再来看袁绍…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