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竟然难以出舱。
最要命的是,孙权1方的令旗兵们6续被陈登、薛州的弩兵射杀、射伤,导致各船之间令不能行。
孙权在勃然大怒之后,传令船队前阵中的韩当、程普及黄盖3将,责令3将迅速突围。
军令传至之后,同在1艘旗舰上的3老当即怒发冲冠。
“荒谬!荒谬!某等而今伤亡惨重,吴侯不令中军之朱君理、周幼平突围,反而令某等突围!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较为老成持重的黄盖,问其余2老。
“义公、德谋,主公之军令已至,某等为之奈何?”
脾气最为火爆的程普怒哼1声。
“而今兵卒不得出舱,某等不做理会便是!”
韩当蹙眉长叹。
“德谋,此举不妥。此战之后,若吴侯问责,某等当做何解释?”
程普冷笑不已。
“此事易耳,吴侯若问,便称前军混乱、未辨明军令即可!
义公、公覆,当日吴侯夺某等部曲入中军之时,可曾与某等客气?某等部曲皆由某等出钱粮供养,吴侯又凭何令某等白白牺牲部曲?
朱君理、周幼平明明在中军,尚未为陈元龙之船队所阻,吴侯何不令其2人之船队突围?
义公!公覆!某等3人先后追随故破虏将军(孙坚孙破虏)、故讨逆将军(孙策孙讨逆),而今讨虏将军(孙十万)已深恐某等尾大不掉、枝强于干,是故1再削弱某等3人也!
此番出征之前,某等3人既为先锋又为主力,为陈元龙之船队所阻后,嘿嘿!某等而今已为无用之弃子焉!如此无道之主,某等何必再为其人效死力?”
程普在忍无可忍之下,终于扯掉了主臣之间,那仅剩的最后1块遮羞布。
诚然,韩当、黄盖2人当然不是傻子,程普能看穿之事,他们2人又岂会看不破?
是以,3人同时颓然1叹。
黄盖忍不住道:“德谋、义公,无论如何,某等皆曾受破虏将军、讨逆将军之大恩,是以,某等决不可叛讨虏将军。”
对此,程普、韩当2人当然皆无异议。
即便抛开忠义2字不谈,3老也都已在江东扎根,所以3老最多只会……因各自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消极怠战,而绝无可能背叛孙权。
程普长叹1声。
“公覆所言极是!某等决不可忘恩负义!”
言罢,程普对船舱外的心腹喝道。
“传老夫军令!兵卒务必以自保为先,待敌军攻势稍(渐渐)退后再伺机突围!”
程普之心腹,当然不愿同生共死的袍泽们主动去送死。
是以其人大声应是。
只是……
3老之先锋船队未遵从孙权之军令突围,那么……
这就打破了孙权的临战应对……
尽管孙权的临敌应对,1向都使人捉急。
有1点,程普其实说得极正确。
在此情况之下,孙权确实应以先锋船队拖住敌军船队,再令中军突围绕后、前后夹击敌军船队。
然而……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赤壁之战时(208),孙权任用关系紧张的周瑜与程普,共同出任左右督。结果程普仗着年龄老、资历高,常常欺辱周瑜,乃至不服调遣。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吴书周瑜传》
(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江表传》
好在周瑜雅量高致,没和程普1般见识,总算维持了前线的稳定。
由此可知,左右督制度的隐患很大。吕蒙后来论及此事,便直言:“虽然事决于周瑜,但程普自恃资历,几败国事。”
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周)瑜,(程)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吴书孙皎传》
在吕蒙看来,程普与周瑜“俱是督”,名号相同,导致相互不服,最终“几败国事”。
即使隐患如此巨大,孙权依然我行我素。吕蒙与孙皎、朱然与全琮、全琮与朱桓,之后相继出任左右督。看起来孙权似乎并不顾及这种制度的负面影响。
吕蒙当袭南郡,(孙)权欲令(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吴书孙皎传》
(孙)权自向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吴书朱然传》
时6逊为元帅,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吴书朱桓传》
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左右督的设置,与都督制度的初衷是自相矛盾的。
都督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前线的将军、校尉太多,难以区分高低的问题。
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