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太原来是打算等几个孩子都长大娶媳妇了,东院不够用了再修西院,既然现在要用,就趁此机会把整个院子都修完。
算了个良辰吉日,西院正式开始动工。
砖墙什么的都已经不能要了,干脆推翻重建,最后打造了个和东院一模一样的小院子出来。
把东西两院相邻的墙打掉,往外拓展,让两个院子同用一面墙,并将中间的墙打通装上门,这样一来两个院子就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不过又有一个问题,要是西院成为待客区,万一有人来敲门,住在东院东屋的王云娘可能会听不到。
最终大家经过商讨,决定西院建成后,魏昌一家搬到西院住,魏康一家在东院住,魏老太还是住原来的堂屋。
胡大夫以后住东院原来的房间和西屋的一间房,把西屋剩下的两间房间改造成制衣坊。
这样一来地方大了,就不用那么挤了。
两边也不算分家,只是分住到了两个院子,来往也方便。
西院一修整好,魏昌就带着黄兰搬了过去。
这一番修正,后面来制衣的夫人们都很满意,一传十十传百,来找王云娘定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名声甚至都传到了外县。
魏康又一次休假回来时可是吃惊了好半天。
“没想到你这么有本事呢。”魏康看着家里成批的衣裳不由得感叹道。
王云娘也不居功,直接就告诉他:“哪是我有本事啊,这都是你闺女的功劳。”
“是吗?那你俩都有本事。”魏康一把抱起天棋,“乖宝,真给爹长脸。”
王云娘忙着制衣坊的事情的同时还要准备天栋成亲的事儿,至于一开始说的给天江相看的黄兰现在也在帮着王云娘忙活。
天江过俩月又要去考府试,府试一旦考过,天江就是魏家第一个秀才了。
所以黄兰准备再等等,等天江成了秀才,能说的人家就更多了。
府试要到平阳府去,五月过一半,书院的夫子就带着今年要参加府试的人赶往平阳。
临行前,天棋给天江塞了些好东西,有清凉油、止泻散等等,希望能帮助天江考个好成绩。
结果可想而知,半个月后府试成绩公布,天江再次榜上有名。
这下魏家真成了香饽饽,尤其是天江本人,来给他说亲的媒婆几乎要踏平了魏家的门槛。
黄兰和魏昌成日在屋里头研究该给天江说个啥样的媳妇,想得头发都掉了许多。
家里制衣坊的客人越来越多,还有些人来咨询能不能卖些成衣,每次都定做的话有些消费不起。
魏家人觉得有道理。
天棋前段时间给王云娘找了不少关于制衣的书籍,这帮了王云娘大忙,她现在不需要纯靠天棋的空间进行制衣了,所以她打算找点人手来帮她。
人手多了,需要的地方也多,好在家里还有不少钱,魏家就出资买下了离自家不远的后山。
那片山占地面积很大,在山脚下有大平地,魏家打算在大平地那里盖个更大的制衣坊。
考虑到工人和客人的吃饭问题,魏家甚至还在制衣坊旁边重新开了一家喜丰收食铺。
从附近村镇招募制衣工,月钱实在,还包吃包住,一个月四天休息日,不到一天时间就招够了工人。
赶在天栋成亲前半个月,制衣坊和食铺终于完工。
从布料到成衣再到定制,制衣坊可谓是全方面覆盖。成衣售卖和成衣定制分别占据制衣坊前院的一半,能容纳得下近百人同时光顾。
天棋还给制衣坊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霓裳制衣。
霓裳制衣正式营业的第一天,新老顾客纷纷赶来捧场,山脚下停满了马车驴车。
魏家也在这天遇到了老熟人——荣康伯。
荣康伯是被自己母亲和妻子拉来的。听说魏家村有个名气响亮的制衣坊,特地来凑凑热闹。
荣康伯想着魏康家好吃的馅饼也在这儿,干脆跟过来看看,没想到馅饼和制衣坊居然是一家。
荣康伯属实是佩服魏家的赚钱头脑,再听说天江考上了秀才,更是把魏家从头到尾夸了个遍。
魏老太听得高兴,连忙嘱咐王云娘千万别收荣康伯一家的钱。
荣康伯推辞了一番未能成功,于是便投桃报李,保证自己回了平阳府后会把魏家的生意宣扬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天江考完回来歇了半个多月,准备等天栋成亲后再去书院读书。
风云书院今年一共有四个人考上秀才,书院决定对四个人单独教学,以后天江也变成了一个月回家一次。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二十五,天栋成亲前三日。
魏家张灯结彩,处处挂满红色。两个院子里都是人来人往,张罗着天栋的亲事。
天栋昨日晚间刚到家,汪媛作为新娘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