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来时说的是特意带上了村里人一起发财。
方村长和村里的村民自然是深信不疑,否则也不会把压箱底的血汗钱都拿给他。
在他们想来原主从小就是聪明的娃,还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最后更是考上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这要是放在以前,不就是文曲星下凡的吗??
更何况原主从小就嘴甜,村里长辈没有不喜爱的。都觉得原主是个有出息有良心的后生。
至于为什么只有长辈?原主要讨好当然是讨好掌管家里财政大权的。那些不管家的小屁孩,能拿出多少东西给他吃?不稀的理他们。
以至于在原主考上大学之前村里的同龄人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在原主考上大学之后,他们心里的讨厌就变成了敬畏,一种对于知识的敬畏。
张婶有些心动,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景之啊。你叔说的对,咱家可不能占这个便宜。”
安景之心里感慨,真是可爱又质朴的人呐。可惜被原主坑得最后家里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打了十几年光棍。
方村长的两个儿子一个22岁一个25岁了,家里还没有给他们娶媳妇儿。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不是张婶不去张罗,而是人家根本瞧不上小梁村的人,小梁村的贫穷是在这周围出了名的。
哪个好人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么贫穷的地方吃苦受罪?
他们给安景之的钱也是家里起房子的钱,想着起两间房最起码也能比较好给儿子说媳妇儿。
谁知道原主贪心让他们血本无归。
安景之笑道:“叔,婶子,你们听我说,如果大刚哥不跟我去的话,那我也会找别人。
找别人去的话,别人肯定也不会白给我干活,我肯定也得给钱,既然我连外人都要给钱,自家人怎么反而还能不给钱呢?难道自家人还不如外人吗?”
方村长被绕得有些晕,“这?好像不对呀?”
安景之趁热打铁:“叔,婶子,你们听我说,这一码事归一码事,我带着大家一起赚钱,那是因为我连上学的学费都是大家一起攒出来的。我心里记得大家对我的好。小时候我还经常到婶子家来,婶子还给我吃了不少好东西呢。那麻花我现在都还记得是什么滋味。
因为我的事情让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钱我必须得给。
再说了,跟我去南边进货也算是出去见见世面了,大刚哥出去多锻炼锻炼总是好的。”
最后安景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摆事实讲道理,终于把方村长夫妻说服了,主要是安景之最后说了一句,他们要是不收这个钱,那安景之就去找别人。
那这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吗?还不如便宜自家人!
至于方大刚的意见?你问问他敢不听他娘他爹的话吗?
搞定之后,张氏和方村长就开始张罗儿子出远门的东西。
安景之也背着手溜溜哒哒的回了家。
回到家里正好他娘在厨房做饭,安奶奶看着安景之心疼道:“景之,去哪里了啊?也不在家歇着,明天要去坐好几天火车,现在不好好休息,车上可是要遭罪的。”
安奶奶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儿女长大,最疼爱的就是原主这个孙子,原主从小就聪明还会哄人,他说以后要带奶奶去首都玩,要孝顺奶奶,让安奶奶听了心里暖洋洋的,那么小的一个萝卜头还知道陪着她干活,也不出去耍得浑身泥。
其实是村里小孩子不喜欢原主他才不出去的,而且陪着安奶奶还会有额外的收获,比如一把地瓜干,几颗花生。这在小梁村孩子眼里都是很让人眼馋的零食了。
后来原主考上了大学,更是成为让安奶奶心里骄傲得不行。
安景之感受着安奶奶的关心,“奶,没事,我是找我村长叔去了,想着带上几个人和我一起去,路上也安全些,村长叔同意大刚哥跟我去了,再叫上伯友就够了。”
安伯友是安景之三叔的儿子,已经是个18岁的大小伙子。
安景之父亲是安奶奶的第二个儿子,安奶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安父是二儿子不受爹娘看重,反而他的孩子安景之成为了安奶奶的心头宝。
虽然有些心疼车票,但是孙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安奶奶当初没开口让人陪安景之去也是怕他们村里人什么也不懂。出去也只会给安景之添麻烦。
如今安景之主动提出来,安奶奶一口应下,“行,让伯友陪你去,景之你看看要不要让成义也一起去?”
安景之有些哭笑不得,“不用了奶,够了。咱们又不是出门打架的。”
安家还是一大家子人吃饭,三个儿子孝顺,感念母亲拉扯他们不容易,也没人说分家,饭桌上安奶奶开口道:“伯友,你吃完饭赶紧去买三张火车票,明天和景之还有大刚一起去南边。”
安伯友听了心里兴奋不已,蹭的一下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