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308章 新世纪之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8章 新世纪之王(1 / 3)

当空灵的竹笛声在音乐厅里面荡起的时候,很多人观众脸上都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果然,不愧是周彦,一个简短的开头就把人们的耳朵给抓住了。

而且这曲子的味道,也太对了,虽然是竹笛演奏,但依旧能够听出其中的新世纪风格,而新世纪音乐正是周彦的拿手好戏。

有人曾戏称周彦是“新世纪之王”,但是这个称号却被很多周彦的忠实乐迷反对,因为这些乐迷们认为周彦不过是偶尔演奏新世纪音乐,不应该被贴上新世纪的标签,他是个全能选手才对。

这段开头乍一听悠扬且轻快,但是细听之下却又能感觉到一丝紧张的气息,就好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一样。

观众们的感觉没错,轻快悠扬的旋律很快就结束了,曲调的情绪慢慢紧张起来,渐渐有一种秣马砺兵的感觉。

没有激烈的厮杀,只有大战之前所有人整装待发的紧张感。

不,不仅仅是紧张感这么简单,还带着多种情绪,比如焦急、期待、兴奋……它所描绘的是,当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内心复杂的情绪。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很多观众此刻也理解了,为什么周彦要给这首曲子起名叫《开端》,这不就是在描绘一张大战即将开始的场景么?这个名字非常贴切。

《开端》这首曲子,并非周彦原创,而是电影《赤壁》里面的背景音乐,名字也是《开端》,周彦并没有给它改个名字。

《赤壁》这部电影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平很高,服道化以及特效制作都比同期以及同类的影视作品优秀很多,但也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就是艺术垃圾,徒有其表,完全没有三国故事的内涵。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评价一般,很多人把电影看完,都记不住电影讲了什么,而且电影的选角也让很多人出戏。

虽然参演的那些演员,都非常知名,但放在角色上,就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太对劲。关键导演也不愿意给这些演员用配音,非要用他们的原声,台词听得耳朵都难受。

特别是看到小乔操着台岛口音说话的时候,很多观众都懵了。

而电影里面最出名的,正是林志玲说的那句“萌萌赞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的配乐还是可圈可点的。

电影的配乐指导是霓虹的音乐人岩代太郎,里面的这首《开端》也是他本人所创作。

岩代太郎,虽然没有喜多郎、坂本龙一、久石让等人名气大,但也绝非无名之辈,他一直都活跃在游戏、电视剧以及电影等领域。

他参与配乐的作品,除了《赤壁》之外,中国人最熟悉的应该是《杀人回忆》跟《太平轮》,其中《杀人回忆》的流传度最广。

现在的岩代太郎应该才三十多岁,在霓虹崭露头角,也没什么大名气。

《开端》的原版配器是西洋管弦乐器,还配了一些比较西化的鼓点,而周彦拿过来之后根据竹笛的音色以及演奏技巧做了一些改编,跟原版听起来区别还挺大的。

不过当年周彦还是没有选择把这首曲子放进《三国》里面,因为即便是改编版的,还是跟《三国》整体配乐风格不太契合。

其实《赤壁》里面有三段音乐周彦印象最深,一个是这首《开端》,另一个周瑜他们弹的古琴曲子,最后一个是周瑜的军队在操练的时候,一个孩童在山坡上吹的那段笛子。

这三段音乐,周彦最喜欢的是那段古琴曲,是他们央音的老师唐建平写的,但是电影里面穿帮太多了,连演奏时琴摆放的位置都能错,道具组跟现场的音乐指导太不合格了,此类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

曲子是唐建平写的,而周彦对唐建平是非常了解,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系的同事。

唐建平对中国民族乐器非常了解,但凡导演能够咨询一下唐建平,也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

孩童吹奏的那段笛曲,周彦也挺喜欢,但这一段是岩代太郎的大失误。

这段笛曲的调式是“雅乐七声羽调式”,这种调式具有波斯风格,在中国西北地区倒是可以听到,但是在江南的音乐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一个孩童吹出来实在有点离谱。

岩代太郎根本不了解这些东西,所以在给电影配乐的时候,很容易就脱离现实。

这也是找一个外国人做配乐指导的问题所在,岩代太郎的音乐素养当然没问题,但是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把握不够准确。

后来一些中国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会选择外国的音乐人担任配乐指导,妄图搞“国际化”,但事实上很多效果都不太好。

其实岩代太郎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让周彦印象最深刻的是另一部电影《天地英雄》,导演找了印度知名配乐师拉赫曼担任电影配乐。

拉赫曼的水平当然是没问题的,他是一名享誉全球的音乐人,但是他的风格跟中国电影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