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一五章 经济交给市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一五章 经济交给市场(1 / 3)

赵烈文的意思是水6并进,这是占领北圻最快速的途径。

华族现在最怕的就是打持久战。大炮1响,黄金万两。

华族到目前为止,打的几场大仗基本上都是快速结束战斗。

这也是为什么董良还能够拿出那么多的资金来投资教育和地方建设。

从1850年到现在,南方几乎每年都在闹洪灾。

这1现象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战争爆发。

这种恶劣的气候状况并没有因为华族的统治而有所好转。

现在已经是3月份,很快又要进入南方的夏季。

去年夏天,华族刚刚控制闽省就遭遇了洪水灾害,那时候,董良不得不调拨力量,全力抗灾。

周腾虎最近组织内阁划拨了1千万华元用于地方水利建设。

各地趁着春耕之前大规模发动民众做河工。

整个华族的控制区到处都是1片忙碌的景象。

周腾虎对治水有很深的研究,传统文人有不少研究治水的。因为治水很容易青史留名。什么苏堤、白堤,就连苏轼、白居易这样的名人都喜欢蹭治水的名声。

不过现在华族治水主要接受董良的建议。

董良的治水方案就是在大河的沿岸建立泄洪区,在汛期的时候,开闸放水,直接将泄洪区淹没。

这样的方案简直就有些惊世骇俗,上1个这么做的人似乎还是大禹。

因为这种治水方略涉及到1个问题,那就是要迁移大量的百姓。

周腾虎将治水与移民工作结合到1起。

他将洪泛区的百姓迁移出去。反正华族现在有足够的地方安置百姓。

光是1个吕宋就可以安置上千万人口。

等到吕宋当地的华人人口占到绝对优势地位,到时候就可以由总督区升格为行省。

董良的总体思路就是本土的土地,哪怕是荒着,也要保护好,因为这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核心之地。

过度的开发华族内部的土地,那是在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就像是黄土高原,那里本来是华夏的发源地之1,很早以前那里都是物产丰富的森林,可是因为历朝历代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资源被透支,破坏。

以至于到了唐朝之后,关中再也不是8百里秦川沃野,龙兴之地,长安也再不适合作为京城。

董良觉得华族本土的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继续开发利用了,应该将那里的人口大量迁移出来,用几百年时间给土地休养生息,也许那里还能够成为1片沃野。

而现在外面有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发,没有必要透支本土的土地资源。

大河沿岸的土地1般都是开发比较严重的地区,河堤越来越窄,自然就更容易爆发洪灾。

有了泄洪区之后,就可以人为地控制洪水爆发的地方和规模。

而对于那些山区,董良则主张建造大量小水库,因为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洪灾的问题,还会面临旱灾的问题。

因为山区的地形,存水的能力差,1到旱季的时候很难找到水源。

而在山区建造水库可以依托原有的山体,这就降低了成本。

董良建造小水库也是借鉴了后世的经验。

在他的家乡就有很多的小水库,大多数都是在建国初期建造的。

为了配合这些水利工程,华族几乎在每个有条件的府都修建了1座水泥厂。

大兴土木,怎么能缺少水泥这1神器呢?

华族没办法将资源都放在战争方面,这就需要总司令部精打细算。

康老8不是个会算账的。这个担子就落到了总后勤部的徐金池的身上。

这位在华族高层没什么存在感的后勤部长,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

不仅仅是日常的军费开支,就是每1场战争的花费,他都要认真地核算,然后告诉董良。

至于这仗到底打不打,那就要董良的了。

要是没钱的话,董良硬要打,那么就由董良自己想办法搞钱。

徐金池从来不越俎代庖,他只会将自己的工作给做好。

华族先后组建了5个纵队,南洋纵队、江北纵队、江南纵队、赣州纵队、安南纵队,每个纵队将近两万人,这就是十万正规军的开支啊,光是军饷每个月就要34十万华元。

华族的正规军经过这1轮扩充已经将近十5万。还有那几十万地方守备部队呢。

民兵的训练费用也是1笔不小的开支。

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同样是大开支。

马尾造船厂就是1个吞金兽,每天都是大量的真金白银投入进去,而它造出来的战舰和武器却不是用来赚钱的。

那些个钢铁战舰,每1寸地方都是真金白银啊。要知道此时在很多地方还在用铁钱呢。

战舰上的很多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