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庆历新政&34;。
侧重于军事改革的韩琦,在当年8月奉诏宣抚陕西处置饥民起事后,又上陈&34;西北边防攻守四策&34;,拟以&34;今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请缮甲厉兵,营修都城,密定讨伐大计。&34;
就在韩琦等人大刀阔斧地实施朝政改革时,既得利益集团又一纸&34;朋党&34;的政治诬陷飞落在他们身上。这正是宋仁宗担心之处,在宁可信其有的误导下,宋仁宗让步妥协,便将改革派一一贬到地方。韩琦无奈之下,自请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轰轰烈烈的&34;庆历新政&34;不到两年,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不过,坚韧的韩琦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得以在地方历练,积蓄能量,厚积薄发,后来东山再起。
五、三下基层,首次任相
韩琦在扬州兢兢兢业业工作两年后,转为京西路安抚使,知郓州(今山东东平),不久改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
这次韩琦下基层,主要接手的是军事方面的职务。韩琦也乐在其中,坦然面对,历练时间竟长达十一年。
庆历八年,韩琦转知定州(今河北)后,进级为资政殿大学士,加观文殿学士。在定州干了五年时间,即着力操练&34;定州军&34;,大力整顿军队,很有效果,誉之&34;精劲冠河朔&34;,后来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防御力量。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朝廷又改任韩琦为武康军节度使知并州(今山西太原)。在并州,韩琦收回了被契丹冒占的天地庙、阳武寨等地,还向朝廷建议开恳河东沿边之地以种粮备边事之需。得到许可后,韩琦开垦田地近万顷,为储备粮草夯实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至和二年(1055年),韩琦因病自请回家乡相州疗养。期间,自建精美堂舍&34;昼锦堂&34;,1702年更名为昼锦书院,后来成为&34;安阳五中&34;的前身。
嘉祐元年(1056年)7月,宋仁宗召令下地方历练已有十一年的韩琦马上回京,委以重任,先授枢密使主管军政要务。次年6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领刑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封爵仪国公。
时年51岁的韩琦,由此位极人臣,开启十年的为相生涯。
六、拥立英宗、神宗
韩琦拜相后,已知立储一事成为宋仁宗最纠心的事,又不希望大臣们掺和。但事关&34;国本&34;,韩琦甘冒极大的政治风险,仍苦劝宋仁宗早日决定:
&34;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34;
在韩琦耿耿忠心泣血劝说下,宋仁宗终于下定决心,确定堂兄赵允让之子赵宗实(后赐名赵曙)为皇太子。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病逝后,赵曙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英宗。
宋英宗执政后,韩琦并未以功臣自居,自请出任仁宗山陵使,尽心尽力地操办仁宗的后事,还编修《仁宗实录》。
宋英宗由此对韩琦信任有加,再度拜之为相,进封魏国公。韩琦仍兢兢业业履职,尤以边事为重,多次就边防问题陈说方略。还在河北、河东、陕西等路&34;籍民为兵&34;,以为&34;义勇&34;:农闲时练兵,战时防御,巩固国防力量。
1066年9月,西夏王李谅祚举兵侵犯大顺城(今甘肃华池)时,韩琦得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提议大宋可霸气地问罪西夏:&34;停岁赐,绝和市。&34;
李谅祚见此,只好收兵回师,上表谢罪。
当年冬,宋英宗病重,韩琦再次刚正直言:&34;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34;建议速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
宋英宗原本视韩琦为股肱之臣,为他的忠心所动,几番权衡后,认可其提议。
次年正月,英宗病逝,皇太子赵顼顺利继位,这就是宋神宗。
七、反对&34;王安石变法&34;,告老还乡
宋神宗也器重韩琦,仍拜为相,领淮南节度使,判相州;又令他出任英宗山陵使,全权料理英宗的后事。还擢升其子韩忠彦为秘阁校理。
在守边大将种谔向西夏进兵时,委派韩琦督阵,知永兴军(今西安)兼陕西四路经略使。
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时逢旱灾,黄河决口。宋神宗又派韩琦去&34;救火&34;,改迁判大名府(今河北),充任河北四路安抚使,可&34;便宜行事&34;。在韩琦全权处置下,这次灾情也得到有效防控,黄河决口得以妥善解决。
可以说,韩琦就是一名风风火火的&34;救火&34;队员,凡是急难险重之时,他一出马,问题便迎刃而解。堪称&34;仁宗、英宗、神宗&34;三朝的&34;福星&34;。
熙宁二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韩琦对青苗法、免役法等诸多措施持不同意见,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