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46章 致仕生涯一贬再贬的苏轼何以推开无数扇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致仕生涯一贬再贬的苏轼何以推开无数扇窗?(1 / 3)

&34;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34;这是北宋文坛领袖苏轼的自我总结。

苏轼,字子瞻,号&34;东坡&34;居士,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1101年从儋州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他65岁的人生其实多属一贬再贬的颠沛流离生活,致仕之路经历了让人伤感的几起几落。然苏轼并没有因为这些坎坷而自毁,反而豁达地在41年的公务员生涯这座门&34;半掩半合&34;后,又推开文坛、书画、生活、教育等无数扇窗。他是历史上罕见的全才,无论在何地,都自带光芒,成为北宋最光彩夺目的那颗星。

(一)苏轼当过礼部尚书,也当过副科级的团练副使,他41年的公务员生涯这座门始终&34;半掩半合&34;

21岁时,卓尔不群的苏轼随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一道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因所写的策考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见解非凡而高中进士及弟。后因母亲病故,回家&34;丁忧&34;三年。24岁时,苏轼再次进京一举通过&34;京察&34;考试,任职&34;大理评事&34;(相当于县处级的中央公务员),从此步入北宋政坛。

苏轼29岁时,父亲苏洵病逝,守孝回来后,正赶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因政见不同,刚直不阿的苏轼上书直陈新法的弊端,受到新党的打压,苏轼不得以第一次自请外派,34岁时先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后调任密州、徐州知州。43岁时苏轼又迁任湖州知州,期间,因上呈《湖州谢表》及之前所写的政论诗,被斥指对皇帝不忠,旋即被御史台逮捕,这就是历史上轰动朝野的&34;乌台诗案&34;。苏轼因此案坐了一百多天的监牢,还算&34;幸运&34;,在元老和太后纷纷出面&34;担保&34;下,得以出狱保住编制,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副科级的地方公务员)。

苏轼48岁时,宋哲宗启用司马光为相,苏轼再次还朝,迎来最辉煌的&34;知天命&34;岁月,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几个月后濯升级别为省部级职务的礼部尚书。只是,苏轼任职不到四年,&34;老毛病&34;又犯,还是不&34;知天命&34;,因直谏司马光尽废王安石新法&34;不妥&34;,即遭旧党反对陷害,不得以第二次请求外派。

苏轼52岁时,苏轼再次转任地方公务员,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两年后,苏轼第三次应召回京任职,还是因政见不合又被贬为地方公务员,先任颖州知州,后改任扬州、定州知州。

苏轼58岁时,再次贬为相当于副科级待遇的惠州宁远军节度副使。60岁时,被发配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儋州(今天的海南儋县)讲学。三年后,宋徽宗即位,苏轼得遇&34;大赦&34;,可还朝复任中央公务员。不幸的是,苏轼就在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

纵观苏轼41年宦海沉浮的公务员生涯,当过省部级大员,又被贬至团练副使、宁远军节度副使这样的副科级小吏。这样大起大落的仕途经历,可谓&34;半开半合&34;,怎能没有&34;一把辛酸泪&34;?

但豁达的苏轼,偏&34;不&34;,硬生生把&34;半开半合&34;的致仕生涯过得风生水起,谱写了一首&34;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34;的浪漫曲。他,当得了高官,也受得住小员。无论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随时随地做到能屈能伸,刚直的秉性始终如一,看不得&34;污浊&34;,融不得沙子,随时上书直言,不惧打压贬斥,一生保持着童真和乐观的天性,且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成正果。

单看苏轼致仕生涯中的业绩,就让人击节点赞。他主政杭州时,兴水利,修&34;六井&34;,通水道,疏浚西湖,在湖水最深处建&34;三潭映月&34;,筑纵贯西湖、相接6桥的&34;苏公堤&34;。&34;苏堤春晓&34;现已成为西湖美景之一。在颖州、惠州时,亦对颖州、惠州西湖筑堤疏浚,留下&34;东坡处处筑苏堤&34;的美名。在徐州时,加固堤防,抗洪抢险。发配到儋州后,当作第二故乡,致力于治学,兴办学堂,倡导学风,传播儋州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东坡话、东坡村、东坡帽等等标志儋州文明进步的佳话。

(二)苏轼推开了文坛之窗,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苏轼的诗,留存至今约两千七百多首,他的诗着力于酣畅淋漓地思考人生和对社会的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乐观、超然的人生态度。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为他的诗带来理趣和新意,独具灵心地找出客观规律,把自然现象上升到哲理高度,深受读者喜欢。如《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七言诗就是苏轼游西湖后趁着酒兴而作的,妙喻了西湖的美,又显现了自己的洒脱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