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攒的那些钱,不给大孙能给谁?”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炉子前,夹了几块煤球进去。
“咱大孙发明煤球和炉子,解决了百姓冬天取暖的问题,又帮多少灾民不受冻,不挨饿,咱白送他点银子,不算什么。”
事实上,朱元璋一直在等大孙缺钱了主动开口。
大明国库没啥钱,但朱元璋自己还攒了几十万两银子,都给林洛准备着。
林洛也确实找过老朱几次,但就是不要钱。
“马三,你去尚膳监看看,蜂窝煤烧的怎么样,比之柴火如何?”
说着,朱元璋从铁路子上,提下一壶滚烫的热水,给自己泡了一碗茶。
昨天早上,林洛就送来了第一批煤球和炉子。
铁炉子取暖,比通常烧的木炭一点不差,用起来也更加的安全方便,还能顺带烧热水。
光是这东西,就已经完全能取代百姓家的柴火了。
不过大孙说,蜂窝煤才是专门烧水做饭用的。
马三前脚刚走,户部尚书赵勉和工部尚书沈溍就来了。
“你们来的正好,昨天咱给你的两袋煤球,还有铁炉子,回家用了没?”
朱元璋问道。
昨天下朝,他叫人给六部尚书府上,每家送了一百斤煤球,一百斤蜂窝煤,还有两种炉子。
并吩咐他们使用。
六部尚书不知道皇上要做什么,但都乖乖的照办。
“回皇上的话,家用甚好。”
赵勉答道,“即可取暖,又能烧水,也省去了劈柴之劳。”
“且铁炉设计精妙,烟囱通往屋外,屋里全无烟气。”
工部尚书沈溍继续道,“煤球大小均匀,火力充足,存放方便。”
“蜂窝煤则经久耐烧,火力可以调节,平时小火烧水,蒸饭时大火……”
“用这东西,取代柴火,如何?”
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向两位尚书。
“大善!”
两位尚书齐齐答道,赵勉问道。
“只是不知价格几何?”
“哈哈,你问咱?你是户部尚书,你问咱价格?”
朱元璋笑了。
“煤球和炉子,已经在应天城售卖,你不知道?”
“前日咱出宫,一路上询问柴火的卖价,最后到了城外灾民处,灾民的帐篷里便有炉子和煤球,你没看到?”
“你没问问卖价?”
“皇上恕罪!”
慌得赵勉急忙下跪磕头,“臣当日心急如焚,安抚百姓和灾民,最后被团团围住,确实没来得及关注煤球和炉子。”
“这两日在宫里当值,又盘点各府税赋,核算国库支出,忙到晚上才回家,一时没能抽得出时间,没能及时去民间探察,实乃微臣之罪!”
当朱元璋认为你错了,你最好乖乖认错,不要做无谓的抵抗。
“皇上可是要让工部赶制铁炉子和煤球,为灾民和城中百姓解决烧柴的问题?”
沈溍问道。
朱元璋反问,“工部能造的出来铁炉子,还有这煤球?”
“两种铁炉,皆由生铁打造而成,密封性优良,蜂窝煤炉隔热效果好……”
“煤球燃烧充分,火力旺盛,烧过的煤灰结块,不易飞散,蜂窝煤燃烧均匀,不易熄灭……”
沈溍先分析了铁炉和煤球的优点,然后给出了答案。
“工部能工巧匠汇集,仿制两种铁炉子不成问题,只是煤球和蜂窝煤……”
“煤球并不少见,但不知要如何去除其中的毒烟,也需要混合其他燃物使之更加的易燃,火更加稳定……工部需要一些时日来制作验证。”
“需要多久?”
朱元璋问道。
“这个……说不好。”
沈溍老老实实回答,“短则几天,长则数年!”
“煤在采石场多有发现,其实前人也曾用来烧火,工部亦有研究改进,但终无法去除毒烟,也很少能稳定燃烧,故而无法取代日常柴火,更不能用来冬天取暖……”
“短则几天,长则几年,意思就是碰运气?”
朱元璋皱眉,“等你造出来,怕是冬天已经过完,冻死的百姓都已经埋进土里了!”
“皇上恕罪!”
沈溍也跪下了,“制造新的物件,需要反复的尝试,确实有运气在。”
“起来吧!咱找你来,不是让你仿制,工部要有那能耐,早拿出来给咱邀功了,咱还会为柴火价格乱涨,百姓冬天取暖而发愁?”
工部尚书说的话,正好和大孙的对上了。
大孙也说他是无意间发现并制作出煤球的,想来是大孙运气不错,一下就试出去除毒烟、制作煤球的正确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