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我双目变异,鉴定万物!> 第八百七十六章 紫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七十六章 紫檀(1 / 2)

正所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道理,放在小叶紫檀这种名贵的木材上,道理是一样的。

正因为小叶紫檀过于珍贵,所以市面儿上的假货非常得多。

可以这么说,市面上90的小叶紫檀,都是假的。

都是用其它的,与小叶紫檀特征十分相近的木料,仿制而成的。

在假货充斥着市场的情况下,紫檀自身的价值,不断的被消费和利用。

当然,消费和利用的不仅是木材的本身,还有戴在它头上的木材王冠——紫檀之名。

据史料记载,紫檀之名,最早出现于1500年前的晋朝。

崔豹《古今注》云: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国际上现在承认的小叶紫檀,就是檀香紫檀。

这种檀香紫檀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质地坚硬,色泽从深黑到红工,变幻多样,纹理细密。

紫檀的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

这种木材打磨后,木质

极富油感,有犀牛角般润泽。

并有细密、漂亮、生动的牛毛纹,其色泽呈深紫或黑紫,深沉、稳重,是非常优良的制作家具的材料。

清初,紫檀家具几乎为宫廷垄断,户部专门在南亚、东南亚设立采购点为宫廷采购紫檀。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喜欢古典传统家具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

紫檀家具变成中产阶级使用、收藏的宠儿。

市场需求日盛一日,加上紫檀木即将被列入环保之列,禁止采伐,将步入象牙、犀牛角同样的保护行列。

有关国家也严控出口,因此紫檀木的价格迅速攀升。

今日,紫檀原料愈发珍稀。

目前,紫檀口径较小的料每吨60万至80万元;口径较粗的料每吨80万至120万元;优质老料每吨在150万元以上。

印度的小叶紫檀的主要产地,是印度南部及西南部的山区。

对于其如何进入的天域,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是公元1405年,内官监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派遣,率一支船队满载富饶物产,作远洋航行。

为的是宣示大明的国威。

正当财务散尽、准备返航之

际,一行人却发现变轻的船只,已无法经受狂波巨浪。

于是船队被迫停靠印度古里港。

此时一个船师偶然发现,在港口附近有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又硬又重,正好用来增加船只重量。

就这样,装满了木料的船队随即踏上归途,而檀香紫檀就在其中。

紫檀的材质之优,引发了统治集团的关注。

即便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明朝与南洋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但紫檀的输入量,仍远远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官派采购与私商贩运应运而生。

至明末清初,紫檀绝大多数已尽汇集于天域。

清代所用紫檀,几乎全部为明代所采,这是因为紫檀生长极其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

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

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

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

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悉数用光。

紫檀如此名贵,使用历史

悠久、但帝王专用只是表象,内因仍旧剥离不开其材质之优之美。

因为紫檀生长期缓慢,数百年方可成材,它的气干密度为105—126g/??,入水即沉。

此外,紫檀心材的切面多为紫红色,长期置于空气中则变为紫黑色。

黑中透紫、紫中透红,其绸缎般的质感、玉石般的光泽、卷曲如牛毛一般的纹理。

耐腐、耐久性强的特性,以及内在的肃穆、雍容之美,使民间惯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

但紫檀并非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依据其生长环境、气候、土壤、阴阳坡及平地、采伐时间等不同,紫檀也分三六九等。

据研究,紫檀喜光,耐干热气候,天然分布于干旱多岩的丘陵山地。

大多为页岩、石英岩、砂岩发育的土壤,海拔150—1000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