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地里的活不多,等张幼麟一觉睡醒,薛莲花和父母都已经回来了。
李明恩正在用高粱穗做扫把,张锦月在一旁给他帮忙。
这种扫把中原地区挺多的,主要是后来粮食多了才会这么做,毕竟缺粮的时候高粱穗都被吃了。
前世张幼麟爷爷也会做,可惜爷爷从未想过拿去卖,每次只是做一些家里用。
高粱穗不仅可以做扫把,还可以做小一点的刷锅用的,而且高粱上边的细杆子还可以做竹排,用来放饺子。
看到张幼麟愣愣站在那里。
张锦月笑道:“老四!你跟莲花妹去镇上买点东西去吧。”
家里人都知道他手里有钱,只不过以前从来没有具体问过到底有多少。
薛莲花先是到屋里拿了点钱,随后叫上张幼麟,两人开始往镇上走。
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叫公社,只不过公社那里有个古亭镇的牌子,因此大家还是习惯叫镇子。
一路上张幼麟不禁在想这两年过后便要低调了,甚至这两年也不能太高调。
前世自己是90后,对于这个时代都是道听途说,真假难辨,不好去多说,反正尽量前期按照书里来就行了。
想好后整个人都舒畅了许多,这里好像是大别山地区,当地人的口音听着不习惯。
前世的张幼林是豫省颍州人,吃的是小麦,这边吃米饭,虽说也有小麦的种植,但好像区别挺大的。
就像鄂北人喜欢的热干面一样,颍州的热干面和他们做法完全不同,是带汤的,颖州人更喜欢吃,面的口感也不一样,更容易消化。
其实南方的面大多都是这样,主要是他们加了食用碱。
正想着,两人已经走到了镇里。
小镇虽然不大,但是人来人往的,还是挺热闹的,看来饥荒时期刚过去,多数人家里的都有余粮了,供销社门口排着队再买东西。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人们素质还是挺好的,一个个都很老实,售货员态度也还不错,墙上也没有什么不许打骂顾客的标语。
就是有一点很奇怪,这些顾客们似乎认识张幼麟,一个个都让他先买。
张幼麟这会又有些社恐,就拉着薛莲花,“媳妇!你看吧,要买啥。”
薛莲花也不推辞,直接上去问道:“大姐!咱们这边有自行车吗?”
售货员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语气有些不确定道:“有、有一辆、你要买?有票吗?”
其实她也想买的,毕竟这年头谁不想要自行车,可惜她才刚上班不久,供销社的自行车她都惦记好久了。
薛莲花脸上灿烂一笑,“有,大姐我们有票。”说着把钱和票掏了出来。
售货员心里一阵难过,脸色僵硬道:“好吧,200块钱。”接过钱和票后一脸难过的开票。
两人拿着票据去推车子,张幼麟有些遗憾的是这个车子是那种男式自行车。
“媳妇!这车你会骑吗?要不把这个大梁锯掉?”
什么!
锯掉大梁?
一旁的售货员一听都傻了。
薛莲花也不愿意,拉着他往外走,“麟哥!我会骑,咱不用锯掉大梁,有大梁还能放东西呢。”
外边正在排队的顾客也听到了,一个个羡慕嫉妒的目光紧紧的盯着他俩。
然而没有一个人议论。
知道他们走远了,场面才开始失控。
“乖乖,大憨子结了婚变化真大呀。”
“是啊,居然还会疼媳妇了。”
“就是还是那么憨,还想要锯掉自行车大梁,真是够傻的。”说这话的人突然感觉身边的人都在盯着他。
旁边的一个大姐低声喝道:“你是不是昏了头了?让人知道你这么骂大憨子你不想好过了?”
所有人都不在说话了,只想赶紧买完东西离开。
而这些事情张幼麟两人自然是没看到,不过他也很奇怪众人对他的态度。
此时,两人正坐在国营饭店,还没点菜,服务员就已经端过来茶水,两个刚喝着茶,饭菜就已经端上来了。
两碗高高的大米饭,一碗红烧肉,一碗芹菜炒肉,一碗番茄炒鸡蛋,分量十足。
此时,薛莲花也感觉到不对了,急忙问起服务员,“我们还没点菜呢!这些菜多少钱?”
谁知,这句话就像是触动了什么似的。
店里的厨师突然跑出来问道:“咋了!饭菜不合胃口?”
其他的顾客也都是一脸紧张的看着他们。
张幼麟感觉好别扭,厨师和服务员讲话他都听不懂,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家里人说话能听得懂,很接近普通话,这些人干嘛要说方言呢。
没办法,张幼麟只好看着薛莲花和他们交流。
薛莲花也是一脸紧张,毕竟她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