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童家村。
昨夜大雨,河水暴涨,村民一早就带了渔篓、水盆到河里捕鱼。
有些鱼被冲到浅滩上,翻着肚皮,有些还在岸边蹦跶。
村民争先恐后地捡鱼,鱼肉鲜美肥嫩,多拾几条,回家让婆娘给孩子改善生活。
童生瘦小,挤不进人群,只能远远跟着。
等他到河滩上,鱼儿早被人拾捡干净,一条也没留给他。
他索性脱了鞋,卷起裤边,找了根三叉枝,下了河。
河水已有些冰冷,童生刚下河,就看到几条白鲢从眼前游过。
他举起三叉枝,快速刺下去,运气不错,第一叉就中了一条。
童生笑嘻嘻把白鲢从树枝上取下,看着岸上抢成一团的人,笑道:“一群傻蛋,活鱼多鲜啊!偏要去抢死鱼。”
他攥着那条肥硕的白鲢,左右看了看,足够两日所食了。
正想丢进鱼篓时,觉得不对劲。
这鱼怎么肚子里硬硬的,他剖开鱼腹,见一团黄绸塞在里面。
他忙取出来,展开,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真龙承祚应天时。
当今天子,全名韩承祚,尊号顺德大帝。
他举臂高呼:“祥瑞,鱼腹里有祥瑞!”
岸上的村民见此,丢了鱼篓,纷纷跳入河中,捕到鱼后,迫不及待将鱼开膛破肚。
“我这条也有:江山永固顺德临。”
“四海清平颂圣明。”
……
京城,左相府。
许久未开正门的萧府今日大门敞开,萧雍穿着朝服,手捧银盘,银盘放着几条风干的鱼,上面盖着黄绸。
他大步跨过门槛,昂首望天,“机缘,到了!”
紫宸殿上,小太监匆忙来报,左相在宫门外等候。
王德望听了,问道:“皇上不是准他告假吗?他来做什么?”
“左相说,天降祥瑞,不敢不报。”小太监附耳说道。
王德望看着龙椅上眉头不展的天子,忙上前说明缘由。
皇帝听了,沉思一瞬,“宣!”
随着一声声通传,萧雍将银盘举过头顶,脚步匆匆,直奔大殿。
这条路,他走过无数遍,寒来暑往,炎寒苦热,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贫寒学子走到位高权重的左相。
他怎么可能舍弃这经年奔波换来的功名?
萧雍到了大殿,跪倒在御前,“启禀皇上,罪臣本应在家禁足,但天降祥瑞,不敢不报。”
“京效童家村村民在捕鱼时,发现鱼腹中藏有黄绸,黄绸上天书启示,吾皇是真龙天子,承继大统是天命所昭。”
王德望接过银盘,掀开上面的黄绸,下面有几条鱼干,想是放的时间长了,一股子腥臭气。
但又不敢有丝毫厌恶,当着皇上的面,剖开鱼腹,果然塞着黄绸。
黄绸上血迹斑斑,同样带着臭气。
他展开黄绸,呈给皇帝。
顺德帝似乎闻不到,郑重其事接过,看了黄绸上面的内容,说道:“去上清观请碧虚道人。”
不多时,一个鹤发童颜,身着道袍的老人到了大殿,将黄绸上的内容一一念了出来。
而后,伏身跪地,“此乃天命所授,吾主应天受命,应天从民。既承天之佑,应感念上苍,方不负天恩。”
一直未起身的萧雍朗声说道:“碧虚道人说的极是,皇上继承大统是天命所授,如今各地流言纷纷,臣请吾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此言一出,群臣议论纷纷。
泰山封禅,古已有之,一般是在太平盛世时,帝王亲自到泰山祭祀。
但大韩现在战乱频起,西南又有流寇作乱,实在说不上太平二字。
帝王出行,随从、禁军动辄逾万人,且需在泰山顶筑坛,打造金泥银绳,耗资巨大。
群臣低着头,不时用余光看下他人的动静。
自大韩开国以来,天降祥瑞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每当有人质疑皇权时,祥瑞总是能及时出现。
准确地说,上清观想让祥瑞何时出现,它便何时出现。
这事儿,皇帝心中明白,大臣心中明白,碧虚道人自己心中也明白。
但没有人敢说,说了,那便是挑战皇权,质疑大统。
面对天子,没有人敢发出这种疑问。
但偏偏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右相林易简手持笏板,“启禀皇上,如今北疆战乱未平,军费吃紧,西南天灾频发,百姓衣食不继,国库空虚,泰山封禅一事,还请皇上三思。”
群臣看向林易简的眼光,有敬佩,有悲切。
敬的是他的胆识,大家噤若寒蝉时,他能仗义进谏,能为百姓而规劝天子。
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