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今儿个一连串事情,发生得着实不顺了些。若就这么任大家回家,只怕会让人心里留下疙瘩。祭祀向来讲究心诚则灵,若我们这些祭祀的人都心存杂念,如何又能感动并乞求上天,为我们降下甘霖呢?”
燕明珠循循善诱。
“再者听闻掌门师太近日收养了一个小徒弟,年不过五岁,生的聪明可爱,更奇的是有一双利眼,能一眼瞧出人的运势盛衰,有无晦气缠绕。咱们今儿个发生了太多蹊跷事,不若正好让她瞧一瞧?”
所有人皆好奇望向掌门师太。
掌门师太惊讶地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没想到施主们竟听说过妙真的事。传闻多有以讹传讹夸大之嫌。妙真乃是我在大觉寺附近收养的孤儿,只侥幸拥有一双天生慧眼,能见到些旁人见不到的东西罢了,并无其他神异处。尤其人的运势盛衰乃上天注定,岂是人力可以窥测的。”
不能看人的盛衰运势,那就是可看出有无晦气缠绕了?
掌门师太的否定反令女眷们更信三分。
能看到是谁沾了晦气也好!
今儿个发生的晦气事太多,明娇县主前脚脚滑、明珠郡主后脚摔得太惨,又有
程珠宝带邪秽之物进寺……
民间素有孩子眼睛干净,能看见大人见不着的东西的说法。
合该让这小孩给看看。
不少年老封君们顺势望向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面露犹豫。
今儿个一连串事情下来,她亦难免心理膈应。只是她身为一国之母,做决定必定要考虑深远……
却听蒋明娇断然出口拒绝:“娘娘,此举不可。”
燕明珠心道一声来了。
她笑吟吟看向蒋明娇:“明娇妹妹觉得有何不妥?”
“正是因今儿个事情太多,才不宜将事情摆上明面,闹大弄得人尽皆知。”蒋明娇是从另一方面考量的,“雩祭关系到国家生计,等闲不可轻忽。多一个人知道雩祭上出了意外,就多了一份消息走漏的风险。若消息传到民间,只怕会引起百姓们的惶恐。”
蒋明娇说得有理有据。
皇后娘娘亦不得不点头:“娇娇说得确实有道理。”
燕明珠笑吟吟应道:“我早已替母后考虑妥当了。皇觉寺中恰好有太妃娘娘们修行,母后既然来了皇觉寺,自然是要探望太妃娘娘们的。”
“届时以陪同太妃娘娘们修行为由,表面大家和和气气诵经念佛,让掌
门师太暗地里领着妙真小师太转一圈,岂不是就瞧不出痕迹了。”
蒋明娇依旧反驳着:“太妃娘娘们到底是孀居之人,容易冲撞了……”
燕明珠语气笑吟吟的,话锋却半分不让:“明娇妹妹再三阻拦除晦,可是怕被人看出了什么?”
众人皆审视看向蒋明娇。
“你!”蒋明娇似乎被激怒了,哼了一声:“既然郡主已想得周全,那就全听郡主的安排了。”便再不说话了。
嘴角却如看鱼儿上钩似的翘了翘。
燕明珠亦愉悦地用帕子掩唇,望着蒋明娇时,目光里皆是冷意。
早在一个半月前,她就拿住了皇觉寺师太偷人的把柄,令她收养了一个小童,并传出小童颇有神异的传闻。
长达一个半月的布置,只为今日除晦仪式做准备。
这是今儿个的最后一计。
岂能容你再逃过去。
她要蒋明娇不得翻身。
·
皇觉寺正堂。
因为燕明珠的再三坚持,皇后娘娘最终被她说服,领着一群人去看望修行的太妃们,与太妃娘娘寒暄后,以与太妃娘娘共沐佛恩为由,在大厅里修行打坐捡佛米。
太妃们不知一群女眷的来意,却都好脾气地没有拒绝
了。
几位有头有脸的太妃坐在上首,双目微阖,敲着木鱼,念着经文,神色专注。
为首是惠贵太妃,乃先帝时母家人。
右第一是程太妃,乃忠勤伯之妹。
左第一是安太妃,乃当今太后好友。
……
皇后娘娘盘坐在第一排,跪在一个金黄蒲团,恭恭敬敬给佛祖行了礼,虔心念诵着佛经。
其后是一排又一排女眷。
年纪大的礼佛惯了,只和家里一样颂念佛经;贵妇们虽不甚诚心,叩首时倒是规矩的;年轻姑娘们坐不住,就干脆捡着佛米顽。
寺里小尼姑们围着一群女眷,咚咚咚地敲着木鱼念经,姿势表情说不出的高深莫测。
正堂里佛意晕染。
掌门师太站在门口,先低头道了一句:“阿弥陀佛,打扰了。”牵着一个小孩出来了。
小孩不过四五岁,身量不高,灰色僧袍,圆脑袋、微胖、大眼睛、白皮肤,一看便是被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