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先别着急,这西瓜因为珍贵,所以产量并不是很多。着急这一天两天要走的,最多只能要一千斤,能再多等上一两天的两千斤也不成为问题。”
余岁欢话音刚落地,那些人就迫不及待应下了。
多等一两天倒也不算等太久,更何况这五星大酒楼每天吃得好,喝得好,房间有冰块,还有那种木质的脚踏风扇,每天坐在房间都觉得舒服,可比在路上奔波要好多了。
西瓜打开了销售市场,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第一批收获的当然是沟村,每家每户除了上交一成的抵做种子秧苗,还要上交一成的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
红薯现在还没人要,基本上都堆在家里自己吃,当每家每户,把那一车车的红薯拉回家的时候,有人都激动得哭了。
“这红薯是真好,你看个头多大,生吃话也特别甜,一亩地两千斤都不止,还要多一些,余师爷可是咱们全村的大恩人呀。”
老村长逢人就说,他高兴呀。
有的人家当晚就煮了一大锅的红薯。
还做了红薯稀饭,第一次全家人都能吃得饱饱的,而且还吃到撑。
虽然都是红薯,可是红薯并不难吃,甜甜的还扛饿,再没有比红薯还要好吃的东西了。
“娘,我今天吃的好饱呀,你看小肚子圆圆的,以后咱们家天天都能吃的这么饱吗?”
妇人把孩子抱进怀里搂着,一脸的宠溺之色。
“当然了,以后咱们家日子会越过越好,不光能天天吃饱,等这些西瓜卖了,让爹上集市上割些肉,娘给妞妞包饺子吃。”
“好哦!妞妞也想吃肉肉。”
孩子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一幕情景几乎上每家都在上演。
村子里面家家户户晚上都煮了一大锅的红薯,家里收了这么多,一年下来除了吃饱还有剩余。
有的让儿媳妇给娘家也送去一些,平日里家里穷,不少的人家都得过亲家的帮助,现在有了粮食自然是要还回去一些。
也有的会让自家儿子给嫁出去的姐妹送一些,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这些其实都是心意,其它村子也都种了红薯和西瓜,只不过沟村种的是最早的。收获的也最早。
每家忙的时候,家里的亲戚也都来帮忙了,自然每人都要给上一些,不能让人家白帮忙不是。
最近这一段时间,整个古县都陷在一个丰收的喜悦之中。
家家户户都忙着在仓库里,地窖里堆放红薯,有的家里地窖不够,又现挖了一个大的。
看着地窖里满满当当的红薯,只觉得心里无比的踏实又安心。这么多能保证一年都不会挨饿。
为了保证这些西瓜都能够卖上好价钱,所有的西瓜每家每户均不准私自出售,除了交上一成的赋税,还有一成作为当初购买种子秧苗的钱。
其余的除了自家剩下吃的,都要统一卖给收粮所。
这个部门是余岁欢新成立的,这些西瓜将统一起来,统一价格卖给各个商行。
这些个商行来自楚国各地,每个州城只能有一个商行接下这边的代理。
西瓜卖给他们以后,就不会有别的商行去他所在的这个区域卖,这样也保证了大家收到瓜以后可以按照规定的价钱卖出去,不会乱了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西瓜以后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不会乱了市场。
这样那些来收瓜的商行或者商人也高兴,毕竟在他们的区域只有他们一家,这样不光他们能挣钱。而且还能保证这个生意能长长久久干下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共赢的局面。
百姓们把西瓜收到家里,就开始往县城送,西瓜这种能换银子的金贵东西自然是不敢多留。
只留下一些长得不好的,有疤的留下来准备自己吃,剩余的又大又圆又干净的自然都是拉去县衙。
这些西瓜余师爷都是统一收购的,而且当场过了秤就给银子,从不拖欠老百姓,也不会无故克扣银子。
大家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银子,都高兴坏了。
有的拿到银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娶媳妇儿,有的是想着盖一座青砖瓦房,也有的是想把家中的儿子送去读书。
西瓜自从打开了销路以后,销量一直就特别好。
而且各个村子乡镇种植的时间不一样,成熟的时间也存有几天的误差。
陆陆续续每个村子的人都开始卖西瓜,也有不少人已经拿到了银子。
人有了银子以后自然都会消费,所以余岁欢大力的开始宣传。也邀请那些商人们来古县开铺子。
虽然宣传的特别到位,可是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毕竟古县的穷已经传承了几百上千年。
那些有名的大的商家都不想来这一个边境的小县城开分号,毕竟谁都不想白白赔了钱。
不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