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情。因为就在几天前,朝廷又重新召集了他们这些考生。
并言道: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
后来,长孙无忌、房玄龄和魏征亲自接见了他们,那些考生对这三位朝中大臣一点也不陌生。
从三位大臣口中得知,他们将要前往一位‘苏侯爷’的庄园,若能通过考核,将来前途无量。
考核通过后,朝廷给予助教职位,来年科举之时,他们去留自由。
当那些考生知晓,自己将要去‘苏侯爷’的庄园时,他们庆幸自己的决定。
至于这位苏侯爷,具体让他们做什么不清楚,但‘苏侯爷’的名声,他们如雷贯耳。
每年科举赶考,一些距离长安较远的道州,得提前两、三个月出发。有些甚至是提前半年。
他们大部分会提前来到长安,因此,对长安城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早有耳闻。
朝廷召集他们之时,全凭自愿。
放榜之后,虽然大部分考生都已返回原籍,滞留长安城的也有五百多人。
只有他们这一百多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
“子俞,或许此次落榜对于我们来说,是幸事而非憾事。”
广场上众考生,成群聚集议论纷纷。
有两位考生,远离人群,在一旁神态清雅交谈着。
“宾王兄,有何高见?
不过,在此之前,子俞有一事相问。”那名叫子俞的青年男子笑道。
“哦?子俞尽管发问!”宾王疑惑道。
“以宾王兄之才情,为何此次秋闱,榜上无名?”
两人关系甚好,子言毫无避讳问道,似乎神情还有打趣之色。
“唉!时也命也!”宾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此次秋闱,为防止舞弊立新规,将我等考生答卷笔迹重新抄写。”
“愚兄不才,天气炎热,一时疏忽不慎汗水滑落,致使墨迹晕染。”
宾王略带自嘲的笑道。
这也难怪,负责抄写答卷的人,和阅卷大臣不同。抄卷之人只要有字迹辨认不清,他就直接放弃这份考卷。
因此宾王的科举答卷,阅卷大臣见都不曾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