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小鱼的蛙泳(1 / 2)

袁俞冰穿着浅绿色的连体竞速泳衣,蓝色线条在两侧蜿蜒封边把浑身都包裹的紧紧的,一双眼睛兴奋地望着观众席。

「接下来是100米蛙泳比赛」

蛙泳往往是观众们之后的普通游泳学习者最先接触的泳姿,但是这种泳姿却是学会容易,学精很难。

竞速蛙泳而又与普通学习者学习的蛙泳姿势不同,它的蹬腿幅度更窄,俗称窄蛙——要求两膝之间的距离在蹬腿运动时窄于两个脚踝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有利于选手获得更小的迎面阻力同时提升划水频率。

要求选手有很强的中段控制能力和上肢能力。

根据国际泳联游泳竞赛规则,对蛙泳动作新的规定和对动作的解释:

1、从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一次手臂动作开始,身体应保持俯卧。任何时候不允许身体转成仰卧姿势。在整个比赛中,每个动作周期必须是以一次划臂和一次蹬腿的顺序完成。

2、两臂的所有动作应同时并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不得有交替动作。

3、两手应一起在水面、水下或水上由胸前伸出。除转身前的最后一次划水动作,转身过程中及抵达终点前的最后一次划水动作外,肘部必须处于水下。双手应在水面或水面下向后划水。除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一次划水动作外,两手向后划水不得超过臀线。

4、在每个完整动作周期内,运动员头的某一部分应露出水面。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运动员可做一次手臂充分向后划至腿部的动作。

5、在第二次划臂至最宽点两手向内划水前头必须露出水面。运动员在全身没入水中时,允许做一次向下的海豚式打腿动作再接一次蛙泳蹬腿动作。随后两腿的所有动作应同时并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不得有交替动作。

在竞技蛙泳中,蛙泳技术要是不好越发力越容易降低效率,最后完全变成负收益,成为一只在水里不断扑腾却无法前进的“蛙”,这就要求选手在增强力量的同时,锻炼协调性,充分地划水,懂得如何发力,何时发力,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有一席之地。

观众入席,解说开始。

「可以看到,来自第三泳道的j省袁俞冰选手突然对着观众席怒吼一声,显得很有活力啊,女性选手里如此兴奋外漏的还蛮少见。」

解说员被这一幕吸引住了。

「据悉,这位选手在不久前的团体接力宣布退赛,现在可能是向支持她的观众证明自己啊。」

解说员会错了意。

袁俞冰是比赛之前太嗨了,对着她的老伙计们来了一嗓子。

李斯对瞪大眼睛的丁灵蔚解释:“她是比赛型选手,有时候就会这样,有人会对情绪外放的女选手感到惊讶,但她自己倒是毫不在意。”

「第四泳道的选手,就是全运会这个项目的金牌得主,连续三界,如果今天晚上能夺冠,那就是四连冠。相信支持她的观众对此都很期待。」

“嘟”

炸弹一样的入水声。

「比赛开始,女子100米蛙泳的决赛。」

解说员例行公事地再次介绍一遍。

「第三泳道的选手,可以看到是所有选手中出发反应时最短的0.65秒。」

机器能够通过摄像机瞬间分析出每位选手一肉眼几乎难以分辨的出发反应时。

在普通观众看来所有选手都在同时出发,但其实她们之间存在着0.0x秒之间的差距,这几微秒之间的差距关系到大脑对于外部声音的反应,大脑调动身体的时长,以及身体力量的瞬时爆发速度。

李斯在场下解说:“她为了这个出发反应时,可是练了好久。”

丁灵蔚疑惑:“这怎么练?”她还没有接触过这一点。

“可以像跑步一样,在陆地上训练,听到声音就起跑,看自己的反应时间,以此锻炼自己对于这个声音的敏感程度,降低反应时间;也可以直接跳水,反复跳,跳到肩膀整个淤青。”

“每天三五个小时就重复练着这个,练个几千遍,最后人都木了。”

丁灵蔚:“我现在每天举铁,引体向上就够无聊的了,像袁俞冰这样微小、重复又枯燥同时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是……”

丁灵蔚没说完,摇着头,用肢体语言来代替她的声音。

她心里想:真是……太难了光这一点就很难坚持下去。

这种训练刚开始可能还有点新鲜感,但每天每天三五个小时,而且也没有别人能陪你说话解闷,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咬紧牙关,“强迫”自己。

除了反应时间,还有其他动作的重复,要坚持这样的生活状态,长此以往,直到攻破一个又一个细节,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赛的资格。

这个女孩表面看上去天真活泼,实际上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灵魂。

那些枯燥繁琐细节之后的坚持,才让人刮目相看。

「赛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