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一首求爱诗,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是描写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种种吸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乐以钟鼓,这完全是初民时代的社会风俗。
可见蒲潼对古代生活规范,社会秩序,文化习俗的了解至深。”
明明是这首诗是作为歌词拿出来的,但第一时间对此产生讨论的却并非是音乐从业者。
蒲潼这首《关雎》,成功把学术圈的人炸了出来,至于音乐圈的,他们倒是想研究,但这歌词他们完全看不懂,赏析个锤子。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么专业的词,还得让更为专业的文化人鉴赏……
“为男子者,敦厚而温润,以君子自立;为女子者,娴静而端庄,以淑女自持;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关雎》这首诗,反映了社会对婚姻、夫妻关系的重视以及道德要求。”
很多文化领域大神的专业赏析网友看不太明白,但他们倒是看明白了,能写出这种歌词的蒲潼绝对牛逼坏了。
让他音乐挑战,他写诗是吧。
而且以蒲潼一贯以来的表现,他这一手并非炫技或装逼,只是他手上的王牌太多了,顺手就打出一个连环炸。
以诗为词,此乃一胜;书法原稿,此为二胜;大佬落印,此为三胜;走出国门,此乃大获全胜……
关注蒲潼的音乐挑战的不仅是国人,毕竟这是华美间少有的音乐交流活动,国际友人也巴巴等着。
当蒲潼拿出这首古诗词作为挑战曲目,这场比试的输赢已然不重要了,毕竟文化出海的目的已经达成,比赛只是形式。
而且,这么硬的歌,真的能输吗?
歌词是一方面,这首《关雎》的曲子也丝毫不差,作为古风民歌,它的旋律结构,节奏与情感变化都很出色,同时高音部份的处理相当到位,两者巧妙的结合,在演唱过程中又能提升歌手对歌曲演唱的处理感情。
古风民歌的演唱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到位和咬字的准确以及声音的统一,宋英的演唱完美达到了蒲潼的预期,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
只能说不愧是国家队,高音部分的展示相当华丽,甚至超越了她此前的巅峰。
宋英在这首《关雎》的延长过程中突破了自己,高音音域成功晋升到了世界级,此时的她,绝对有了能跟绯丽做对手的资格。
这一点,也在蒲潼的预料之中。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这首歌,除了文化推广的目的外,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原因。
宋天后的实力好些年前就达到了瓶颈期,如果她想和绯丽过招,那更进一步就是必然的。
她的嗓子足够好,之所以无法难以突破,欠缺的恰巧就是情感的处理,一首高音作品的情绪上不去,只用技巧是很难唱上去的。
这首歌的曲子听起来很简单,但在懂行的人眼里,处处都透着巧妙。
宋英当初拿到这首歌时人都惊了,在她眼里,蒲潼并不懂高音,他的创作天赋固然顶尖,但不懂高音的人创作歌曲,很容易陷入为了高而高的误区,这样的歌,演唱起来怕是不容易。
但蒲潼这首歌很不一样,它有高音,而且高音镶嵌的非常和谐,音调升高的过程是有逻辑的。
《关雎》余音绕梁的风格随处可见,开始的小转折后,歌曲采用了两个八度来真切地描述出主人公在当时内心的动荡和徘徊,接着通过旋律的高低音之间的转换来缓和这部的情绪,慢慢使人完全进入一种幽静的情境。
接着采用了两个小节颤音的自由延续将旋律,这里的颤音十分巧妙,既给演唱者能够酝酿感情的时间,又是高音部分前很好的蓄力阶段。
“窈窕”和“淑女”之间紧跟着的八分休止符,她轻易就能做到断气不断,表达并强调出这当时有这两种特性的淑女是君子们所倾慕的。后半句中“君子好逑”的“好”字八度需要运用良好的声乐通道控制好音量来完成,不过这对于宋英并不在话下。
然后进入整首曲子真正激烈部分也是整首曲子音域最高的部分。
歌曲中主人公的情感到了这儿已经不是睡不着思念这类的情景,这里是这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关键部分,旋律的整个走向也开始明显进入了便于表达情感的高音区,宋英这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华丽的音色,从而充分表达出内心的热烈和激动之情。
正是有了之前情绪的铺垫和颤音的蓄力,她的高音才如此圆润如一,如同潮水决堤宣泄而出,轻易就突破了以前困扰她的瓶颈。
直到唱完这首歌宋英才明白,不是她不行,而是一直没有遇到伯乐,蒲潼正是这个伯乐,他不仅看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困境,甚至能针对性的拿出相应的作品。
能拿出好作品,是蒲潼创作能力的体现,但能拿出和演唱者完美契合的歌曲,则是他音乐境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