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拿着信件肆意的大笑出声,周围的常侍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见到皇帝这般开心过了。
而程咬金、秦琼两人神色各异,他们显然不知道自己护送的东西竟然如此重要,反倒是李世民的那位仆从神色没有太大的变化,他显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等到笑声过去之后,杨坚才看着三人说道:“你们回去告诉二郎,我知道他所说的事情了,也明白他的担忧。”
他嘴角带着些许温和,显然李世民为他送来的东西让他的心情变好了之后,他愿意给李世民提供一些更好的“态度”以及后路。
“刘福,拟旨。”
“加封辽东西郡郡守李世民为“镇北将军”,加为辽东道节度使,总领辽东道一切军事政务大小事宜,兼辽东道黜置使,若辽东之地有变,可便宜行事。”
刘福神色一变,心中对于这位“李二郎”的评价更高了一些。
方才黑衣卫的人才来说过关于李世民与仲长孙相见的事情,陛下正在忧心辽东事务的情况下,看到李世民所送来的东西,立刻加封李世民为辽东黜置使并辽东节度使,这样的加封和赏赐不必多说,必定是得到了陛下的信任。
而若是计算时间来看的话,这三人一定是在仲长孙拜访过后,即刻出发,日夜兼程不停,唯有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反应,才能够在黑衣卫的消息抵达京都、呈上不久后,就能够将自己的“证据”和“忠心”摆放在皇帝的面前。
刘福一边拟旨,一边在心里感慨着李世民的人中龙凤。
而一旁的杨坚则是考虑的更多,他十分敏锐的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他看着那仆从说道:“你家公子与临安近些时日如何?身体可还好?朕估摸着辽东诸郡近些日子来可能会有些动乱,恐怕还要他们两个震慑那些贼子啊。”
那仆从低着头,声音恭敬:“启禀陛下,我家公子与临安公子身体还好,尚且康健;两人总是喜欢到山间登山游乐,也时常惦记着陛下的身体。”
“来之前,临安公子与公子曾经对我嘱咐,让我见到陛下后,一定请必须保重身体。”
“临安公子还说“世上之事大抵不过是百年春秋眨眼而过,烟尘而起,烟尘而落,不过是世间常态。”,请您不要过劳操劳。”
杨坚听了这话之后,幽幽的叹了口气。
“朕倒是知道临安在担忧什么,只是这些事情也并非是朕能够决定的。”
他摊开手笑着说道:“时至今日,朕方才明白了当年丞相离世之前的感受,这世上之事到了这个年岁已经很多都不是由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当年的丞相不放心朕,朕最后也的确是辜负了丞相的信任;而如今,朕同样不放心晋王、太子,但恐怕最后的事情也不会如朕所愿。”
杨坚说着说着又叹了口气,看了一眼身边的那些常侍。
“若是再年轻十来个春秋时光,或许朕还有能力、还有心力去处理这些事情,只是可惜”
可惜后面的话杨坚没有说完,继而再次长叹一口气。
他摆了摆手:“罢了,朕累了。”
“刘福,再拟一道旨意。”
“加封临安侯为“征北将军”,加为辽州行省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兼二省黜置使、大都督,紧急情况下,可处置幽州、辽北辽西辽东辽南四道一切军政要务。”
“见临安侯,如见朕。”
“赐临安侯尚方宝剑,可斩一应不臣。”
“二品以下官员,杀之不必上奏;一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在杨坚加封临安侯为辽州行省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并二省黜置使、大都督等官职的时候,大殿内的人倒是没有震惊,这很合理。
但听到后面的话,所有人都懵了。
这合理么?
斩杀二品以下官员不必上奏?一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这等于是将整个西北地区全部交给了陈临安!
整个朝廷才有多少二品官员了?
从京都到辽州、幽州、除却三公、三十六卿之外,其余的官员大多都是二品左右,这样子看来,这位临安侯手持尚方宝剑岂不是可以直接从幽州杀到洛京?
那些常侍们、皇帝身边侍奉的宫女们神色都有些变化,他们在想着怎么将这个要命的消息传到外面去。
杨坚坐在那里有些许疲惫。
等到人全部褪去了的时候,他才坐在桌子前,伏案奋笔疾书,书写着什么。
他的神色十分凝重。
因为这是一封写给陈氏的信。
待到刘福从中书门下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杨坚坐在那里,闭着眼睛。
“刘福,将这个东西交给“印制署”,令他们将此书刊印,售价便作“十五文”吧。”
刘福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