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烨鼓掌叫好,没想到小舅子还会继续问。
“你父亲如何教你?”
何汕昆看向大哥。
聂承平说道:“你刚不是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吗?”
何汕昆又抿下嘴,道:“我父亲让我孝敬祖母,孝敬母亲,兄友弟恭,好好读书以后中进士给朝廷出力,照顾姐姐妹妹。”
何汕洛松口气,弟弟没说错话,父亲也是这么教他的。
王景烨听了后觉得何文彦教得没错,所有当父母的几乎都是这么教孩子。
可是,父母不慈如何孝?姐妹无耻如何照顾?
他没问,让十二岁的何汕昆回答这个有点为难他。
聂承平也没问,看这个孩子说话神情上,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他说外祖父教他什么的时候挺起胸脯眼睛发光。
问他父亲如何教他的时候,他看向大哥,因为长兄为父。回答他父亲说他的话,没像说外祖父教他的,他会做到。
这个孩子并不是说他父亲说的话不对。
之前何汕洛迷惑孝和顺来问他,而汕昆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孺子可教也。
聂承平对何汕洛说道:“今天你带你兄弟在这读读会书。”
又温和对何汕昆说道:“有什么不明白的问你兄长。”
毕竟何家长子是汕洛,就像他,他比弟弟笨拙,可是弟弟从小对他尊敬。
何文梁也是如此,这才是兄友弟恭。
王景烨和小舅子走出书房,他说道:“可惜了。”
聂承平知道他的意思,是可惜何汕昆不是老大。
一个家族,身为次子或者三子再出色,也得谦让兄长,不然家里就会乱套。
谁有本事谁上,那会发生多少明争暗斗?
特别是嫡子和庶子之间,如果重用庶子,那么以后的庶出子孙会想,我也是庶出,我也要争一争。
一个家如此,一个国也是如此,嫡长子制度就是避免骨肉相残。
你再能干,你是庶出,你就得夹着,谁让你投个好胎。
邱三爷是上面两个兄长夭折,才轮到他。有的家族没有嫡子宁肯过继兄弟的嫡子也不会让庶子继承家业,就是杜绝庶出为私利起歪心思。
王景烨又可惜,如果当初何家送来的是何汕昆就好了,现在小舅子教了何家长子,就不会再教何家另外一个,两人资质相差这么大,跟着一个先生读书,会让资质差的心中有不平。
何汕洛的堂弟何汕桥更是出色,聂承平从不张口让何汕洛带他来,也是这个原因。
莫晨曦回到莫家之后,听小儿子一字不差地学了和聂先生的对话,她对次子刮目相看。
昨天还认为两个儿子和同龄人相比有些幼稚。
她穿来这段时间忽略小儿子,因为他天天去私塾读书,没想到小儿子能有这番资质的心境。
要不有一句话说,有时最不了解孩子的是家长。
莫晨曦没有那种当母亲的惭愧,本身就不是她亲生,只不过以后要重视这个小儿子。
何汕昆忐忑,“我没说要让聂先生指教。”
莫晨曦摸摸他的头,难得地表现母子亲昵。
“你大哥不会多想,你大哥几次主动提出带你汕桥堂哥去见聂先生,你大哥心地纯良。”
何汕昆并没松口气的表情,莫晨曦一下明白,他是担心父母认为他在聂先生面前太过“表现”。
这个孩子,和长子相比,心思过于慎行。
她笑了一下,“你回答得很好,兄友弟恭,以后跟着大哥用功读书。”
莫晨曦不会鼓励儿子有那个谁有本事谁上的思想。古代的嫡长制既然能存在上千年,必然是利大于弊。
存在即合理。
莫晨曦想起现代一句话:古人只是古,不是傻,分得清哪种最合理最利益化。
何文梁明显地比何文彦更有能力,但他一直恭让兄长,不然这个家更乱套,各房为各自打算,我不服你,我就干你。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都是如此。
康熙也是衡量这个,才会两次废太子,后面庶子各有羽毛,翅膀硬了,才有了九龙夺嫡。
接下来,周氏带着之前的原班人马继续每天去王家,何汕洛每天去跟着聂先生读书。
安大夫还是那个作息,下午会在后院看孩子们练功,主要是观察聂灵萱。
聂灵萱一见他就要提醒,“安大哥,你喝姜茶了吗?”
安大夫每次耐心回答:“刚喝,多谢你。”
有时会说:“忘了。”
聂灵萱就会马上让下人端过来。
安大夫愁眉苦脸说道:“我不爱喝姜茶,辣嗓子。”
聂灵萱每次喝药,姐姐哥哥各种哄她喝,这会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