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辽国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的元帅,名为司徒鸿。年近五旬,是元辽国太师。年轻时立过无数战功,作战经验丰富,非呼延明华可比。
其手下猛将如云,其中十人元辽名将。分别为:冯少龙、夏侯征、季孟、苏铮、陶乐生、图华桐、项啸、司马亭、君莫愁、司君献。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
燕怀凤的十万大军一分为二,交替上阵,上阵的五万又分而为左右两路,战线呈横向推进,两军自中线分头打往左右,再左右打回中线,两军分多聚少。
司徒鸿只知她分兵几路行军,但无法确定出匪军人数,据半月关的守军人数判断,在七万左右。夏国军阀大都拥兵自珍,霍虞氏以战俘换兵增兵了,但还在路上。
霍虞氏从夺帅到出征前后一个月,即使征兵征到的也有限,加上两军对阵折损的士兵,保守估计她最多也就七万兵马左右,后增夏军最多三十万。
大夏一直不敢出兵,现出兵自然是因为横空出世的战神霍虞氏,所以只要灭了她,后增夏兵群龙无首,自然不难击破。所以行军要快,得在她的后援军来歼灭她。
司徒鸿没有采取匪军诸将所猜测的战略,他认为匪军之所以能一路凯歌,皆是因为霍虞氏武功高,威名盛,诡计多端的原因。没了霍虞氏,夏军不足为惧。
下令夏侯征领兵十万,自右外围征伐右路匪军;司马亭领兵十万,自左外路围征伐左路匪军。冯少龙领兵五万在左,季孟领兵五万在右横线中央拦截。
自己则带二十万在横线中央,如遇匪军两路军聚中,则让司马亭和夏侯征绕到夏军后方包抄过来。冯少龙和季孟从前方进攻。自己的兵从中隔断分两路左右反杀。
如匪军两路分散,则由他自中间绕到匪军后方,余四路军再合拢包抄,把匪军困个水泄不通,插翅难飞。战略是非常完美的,毕竟他人数多。
六月初四,元辽平匪军五路大军到达预定的地点。
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左右两路匪军不管是那一路都没有集中,约一万或八千一支队伍,都是分散的。战线拉得老长,一打他们就四下流窜,逃得比兔子还要快。
元帅要求速战速决,在己方人数多出于敌方十倍的情况下,夏侯征和司马亭都没想过逐个击破他们,而是分兵围攻。上报到司徒鸿那里,他也认为没问题。
六月初八,申时正。
司徒鸿也遇了一股匪军,人数不足一万,哭笑不得的是发现他们时,他们正在村庄里收割百姓的农作物,拿着袋子摘应季的水果,瓜果皮丢到满地都是。
听到斥候来报,他登高看过去,他们显然也知道他们来了,居然背着抢来的果蔬呼啸而去。活像大夏穷到给不起他们吃的,过来就是为了抢点东西吃。
前锋部队杀过去,他们居然拐弯想从他们左翼逃进腹地。不解他们为何不后退,而是妄想前冲?让斥候去打听,他们为何反方向逃?
斥候前来报告,听到他们说他们元帅会杀逃兵。而这股匪军对“逃兵”的理解是,不后退就不是逃兵,所以要么往左右跑,但左右两边分别是元帅少帅的军队。
要么往前冲,前冲拐弯冲过去了,就不是逃兵。且元帅和少帅的军队肯定会发现他们大军来了,定会过来支援的,有元帅和少帅还百万雄师在不怕前冲不救援。
司徒鸿和诸将:“……”根据左右军传来的消息,再根据眼前看到的情形,这霍虞氏怕不是领的是一群不学无术,偷奸耍懒的乌合之众吧?
说什么诡计多端,怕就是乱打乱撞,不按常理出牌,盲拳打死了老师傅,误传的!不想大家也就想想罢了,真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打到这里。
司徒鸿命斥候过去打探,是否霍虞氏和霍子墨的军队就在附近?下令追击眼前这股匪军,因人数不多,只让两将各领了一万五千人追过去。
但此地山多林广,匪军显然很熟悉了当地的地理,不一会便跑到密林中去了。待他们追近,他们已经爬到一处石峰去了。
石峰四面有两面陡峭无比,只有两面能爬上去。能爬上的两面,一面山脚是个大水潭。另一面他们又是放箭又是砸石头顽强抵抗。
石峰啥都不多,就是石头多,石头砸中非死即伤。将领无计可施,只得派人回来请示。
打,不是不能打,但费时费兵力。最可好的方法就是守,守到他们饿到没力气,再上去把人给逮下来,但根据他们带走的食物估计扛个天没问题。
不打,二十万大军拿这八千匪军没办法,司徒鸿面子还要不要了?所以没办法了,只好让二将带兵守着这八千匪军,困死他们。天气这么热,晒都晒死他们。
一个半时辰后,右方斥候回来了,百里外确有匪军出没。跟当地百姓打听,并不知道是否是他们的元帅和少帅领的军队,也不确定人数,可能也是一万几千人。
司徒鸿让斥候过去再探清楚,准备等左路斥候回来,打听清楚便发兵过去打。没想右路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