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收到了方夏的信。
如今战乱,这时候到洛阳的路不好走,不过荀家为了保住荀攸,也是蛮拼的。虽然之前方夏走的时候,觉得李儒这个人太阴险,不好与之往来。但是实际上,因为有好感度存在,对比一下李儒对方夏和对别人,就知道差距了。
方夏请求并不过分,荀家又备上了厚礼,只求李儒让董卓在离开洛阳前,别想起来剁了荀攸。
李儒本来是不会答应的。
作为顶尖的谋士,他目光长远,不是短视之辈。自然知道放了荀攸等人,就是放虎归山,这一次不杀了,以后他们肯定会成为反抗董卓的一员。但是方夏的面子,他又不能不给,于是李儒决定走一趟牢房,赌一赌“运气”。
看天命究竟在谁那边。
董卓下了命令之后,牢役们便开始“清场”了,这些人竟然带不走,肯定都是杀了了事。
荀彧他们密谋刺杀董卓,此乃重罪,董卓之前被曹操刺杀过一次,虽然曹操没有成功,但是董卓也被弄得有了心理阴影,对这种事情很过敏。杀了这些“逆贼”,牢役们还可以去找上司领功,说不定能得点赏赐。
因此,哪怕这里一片血腥,他们也毫不避让,显得十分积极。
荀攸与和他一起被捕的几人,因为他们“罪行”最重,所以被关在最里面,此时也恰巧多活了些时间。看着这一片地狱一般的场景,有人当场便吓晕了过去,也有人脸色苍白,更有人因为害怕之后的惩罚,在入狱之时便自杀了。
李儒走过来的时候,便看到荀攸在这样的场景下面色自若。
大有生死看淡的名士风采。
汉末不比魏晋,尚不重清谈,但是就荀攸这副模样,也令李儒感到折服不已,意识到此人日后绝非池中之物。
李儒陷入了煎熬之中。
如果方夏要他背叛董卓放了荀攸,李儒自然想都不想,义妹算什么啊,肯定是忠义更重。但是方夏只让李儒保荀攸一命,让他呆在牢里都行,不用把人放了,虽然把荀攸留在这里,跟放了他没有什么区别,给人心理上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
李儒最后还是命人住手,让他们跟着大部队撤退去了。
牢役们自然诚惶诚恐的听命走了。
李儒看了荀攸一眼,道:“看在貂蝉大人的份上,尔等好自为之。不日十八路诸侯即将入京,想来你明白……”
荀攸目光沉静,道:“自当如此。”
李儒离开了牢房,便去找董卓了。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建议,决定迁都长安。不过他自然不会甘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走了,临走之前,命人在洛阳放火,搜刮世家,掘汉朝先皇陵墓,之前反对他的大臣,该杀的杀,该砍的砍,几乎将洛阳变成了一座死城。
王允见此情况,对董卓的杀心才是真的到达了极致。
他心中虽然没有百姓,但是真正装着世家,装着汉朝皇室的。至少王允目前绝没有一丝一毫所谓代汉自立的心思,最多也不过是当一个权臣,辅佐小皇帝罢了。如果同时能够保障世家的利益,当然是最好的。
大家争权夺利,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那当然没问题,但现在问题在于董卓因为自己太作,把一手好牌打成了这样,即将翻车了。然后董卓表示自己得不到好处,然后大家也别想得好处,直接把棋盘掀开,那就太过分了。
只可惜方夏一直拖延,并没有配合他。不然王允真的打算和她里应外合,做了董卓的。
董卓手下声望第一的自然是李儒,作为军师重臣,也是董卓最信任的人,只不过李儒和王允不一样,他根本没有野心,就想当个谋士,不打算亲自去当主公,而且他也没有兵权,这种年代,有兵权才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
目前董卓部署的主要兵权,都集中在他的女婿牛辅手上,如果董卓一死,牛辅能够说服李儒,便很有可能能够继承董卓的地位。就董胖子那个模样,可想而知他女儿能长得什么样子,牛辅愿意当董卓女婿,肯定不可能是因为爱情。
王允想染指兵权,但是至少到如今为止,他还没有任何成果,所以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方夏身上。
这个时候王允也没有想到他的义女已经换了一个人了,自忖之前以他对貂蝉的了解,绝不止于此,暂时没有怀疑方夏对她的忠心,只道是战乱影响,他那封信说不定根本就没有到方夏手上,这么一来,倒是可以解释得通了。
他如今只是一个文臣,手上一点兵权都没有,自然也没有话语权,便是对董卓心生不满,他现在也奈何不了董卓。整个洛阳在李儒的控制之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荀攸他们不过是搞了个串联就把自己都搞进去了,还没有动手呢,这也是前车之鉴。
所以最后王允还是忍下了这口气,要对付董卓,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董卓在给吕布发了撤退的命令之后,便尽起兵马向着长安滚滚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