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7.(1 / 3)

事情其二,则是回到了方夏自家的地盘上。

董卓那里的事儿可谓一滩浑水,这个时候她肯定没必要搅合进去,自顾自家就行了。

只是方夏想着,这么大的变故,以后未来大局不知道要走向什么方向了。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只不过因为方夏曾经那个世界这么发展罢了,现在有了她的参与,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就变得模糊了。

不过董卓不长久是肯定的。他和吕布的矛盾,和王允乃至于整个心向大汉朝廷的“忠臣”的矛盾,早晚会爆发的。董卓的性格,就注定了哪怕拿着再好的一手牌,也不可能走到最后,方夏只需要等着矛盾爆发就行了。

方夏以前觉得,历史有着必然性,董卓的死期应该还是两年之后,但现在她说不准了。不过,方夏赖以生存的本来也不是对历史的那丁点记忆,而是金手指啊。所以给自己提了个醒之后,她倒也放开了这件事儿。

如今城中如今多了几个重要人物,一派欣欣向荣,倒显得人手过于充裕了。

一则是从洛阳赶来、抛弃了捧着橄榄枝的曹老板的、荀彧的族侄荀攸。因为还未拜见方夏,因此他暂时以荀彧幕僚的身份协助处理一些事儿,就等见过方夏,过了主臣的身份即可。他与陈群关系倒是不错,两人相处融洽,有他们协助,荀彧可以腾开手做点别的了。

其次还有与荀攸一起到来的蔡琰。

与在洛阳的时候一般,蔡琰此时并未出仕,正在屋中凭着记忆复写其父蔡邕的许多典籍,颇有成效。虽然蔡邕疼爱这个女儿,蔡琰来时给了她不少竹简,但他藏书之丰厚,在整个天下都是可数的,蔡琰便是将一些并未带出的珍本孤本,或是蔡邕完成的著作进行复写。

最重要的,还是此时的著作大多晦涩难懂,标点符号都没有。一个断句就能掐的死去活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而蔡邕不少竹简上除了原文之外,更是镌刻了不少批注,都是大儒数十载的心血,无比珍贵。

荀彧说到此处,对蔡琰赞誉有加,道是哪怕荀家,藏书与蔡大家相比,也是有所不及,因此他们倒是闲时会去蔡琰去借书。毕竟蔡琰性子虽然冷淡,但实则外刚内柔,相比之下,总比蔡邕好说话,至少不会被打出来。

方夏原本只是对蔡琰的遭遇有几分怜惜,作为一个女子,便是想到蔡琰的遭遇,都觉得不忍,更莫说亲身经历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了。相交之后,也对她学识颇为钦佩,此时听荀彧说来,才有了一种我捡到了一个国家级图书馆的惊喜感。

她道:“昭姬若是有什么所需,尽管满足她便是。”顿了顿,又道:“稍后我便去拜访她。”

荀彧点头,道:“这是自然。”

第三位,则是先前荀彧提起的名医张仲景先生,在众人的期待之下,总算是到了。

张仲景在灵帝末年,大概是两三年之前,被举孝廉进入官场,但因为朝廷腐败,他又未曾找灵帝出够买官的费用,因此一直赋闲在家。由于他本人也对做官没什么兴趣,便专注于撰写医学著作,受到了荀彧的邀请之后,欣然应邀。

最近路上不太平,张仲景所在的车队便因为遭遇了流民,险些被冲散,不过因为名声在外,都知道他是著名的医者,后来流民头目知道冒犯的人是他,便亲自带着下属上门赔罪,更是亲身护送了他好一段路程,直到分道扬镳,因此后面路程十分顺利。

不久之前,长途跋涉之后,张仲景总算是到了许昌。

听到这里,方夏也是十分佩服。

做人能够到张仲景这一步,还不像她是因为开了挂,实在是难得。

而且方夏的外挂,仅限于拥有武将模板的人,若是普通人,是没有效果的。仅仅只能靠她的声望,给对面带来压力,大部分人还是吃这一套的,但是因为好感度起不到作用,总是有些不买账的。

方夏有生之年,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话,也不枉费在这个世界里走一遭了。

说起张仲景,当然还得提起请他来的原因,倒下的戏志才以及随时可能倒下的郭嘉。

方夏心中念头转过,下意识便问:“志才的病可看过了?张公如何说?”

戏志才投靠过来,啥都没做,先是喝了不少酒,接着直接躺下了,一点贡献都没跟她做,方夏不做赔本买卖,当然希望他快点好起来。当然,要是真的好不了,大不了就当养个吃白饭的,说到底人家身体成这样五成得怪郭嘉,方夏也只能心甘情愿买单。

荀彧脸上带上了明显的笑意,这样的神情一下子让方夏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他实在是一个十分温柔妥帖的人。

“尚好,仲景先生开了药,说是得细细调养一阵再看。”

到了之后,荀彧亲自接待了他,第一时间便带着戏志才前来拜访。

戏志才其实为人挺老实的,前提是不跟郭嘉凑在一起,张仲景来之前,戒酒吃药调理着,脸色也好了些。只是他之前穷困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