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动,林里急忙打断了两人无端的猜测。
“要说起来,我这里还有另一番的解释。我们这个行当啊!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店面,都是挑一个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家剃头,和货郎似的。挑子一边放的是剃刀什么的家伙事儿,另一边放的则是烧热水洗头洁面的炉子。所以有一句歇后语叫‘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从这个上头演化过来的。
这个故事呢!年代有点久远,还是我们行里头一代代传下来的,真不真的不知道,你们就当一个故事听听就行了。”
“师傅您别客气,有故事听还不好啊!您赶紧讲讲呗!”
“据说在唐朝咸亨年间,高宗皇帝的三太子得了样稀奇古怪的毛病:脸上突然长出了又黑又密比眉毛还长的毛毛,望去很是怕人。皇帝想:此事若传扬开去,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一面下旨严加保密,一面传整容匠给三太子修面。整容匠也就是剃头匠的前身。当时除了和尚、尼姑外,是没人剃头的,男人都束发。整容匠不过是修修面庞,理理胡子。
整容匠一见三太子这副样子,不觉暗暗叫苦,就小心地替他修起面来。不一会,总算剃去了右脸上的毛毛,接着,又去剃左脸。可还未剃到一半,嘿,真怪!那右脸上的毛毛,又是整齐地长出来了。在旁围观的太监宫娥都惊得瞠目结舌,整容匠也慌得手忙脚乱,这样,几经反复,整容匠早急得满头大汗,性一急,飕地将三太子的鼻尖划了一刀,鲜血直流。
皇帝一见大怒,就将这整容匠推出去问斩。接着,又传来另一个整容匠来剃,可三太子脸上的毛毛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皇帝又气又急,恼羞成怒,又将第二个整容匠杀了头。这样,不到半天工夫,宫里的五个整容匠,统统归了天。
可是杀整容匠容易,要除掉三太子脸上的毛毛却难。同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五个整容匠被杀之后,三太子脸上长出了长毛毛”的消息,也渐渐传了开来。加上三太子本来是张倒挂粽子脸,如今毛毛一出,活像是只驴头。为此,就有人偷偷地将他叫为“驴头太子”了。
后来,皇帝只得在京城四门贴出皇榜,说如有人将三太子脸上的毛毛除掉,无官的平地封官,有官的官上加官,若是不愿为官,则赏黄金千两。
谁知隔了半月之久,还是无人前来揭榜,急得皇帝忧虑成疾,卧病在床;皇后更是又羞又急,整天泪流满面。文武百官也深感不安。
一天,城外来了一个挑着担子的整容匠,看了皇榜后自言自语:“哈哈!皇榜贴出已半个来月,竟无一人敢来揭榜,岂非怪事!”
管榜的见他年逾古稀,鹤发童颜,目如流星,精神抖擞,觉得有些来头,忙说:“莫非老丈懂得此道,那你何不揭榜?”老头儿微微一笑:“揭就揭!”说罢,真的将皇榜扯了下来。
到内官后,老头儿把“驴头太子”看了又看,说:“好!让我试试看,不过,须请三太子要熬点痛才好。”“驴头太子”巴不得有人治好他的病,就连连点头。
老头儿先用热水将他慢慢地洗了脸,然后,拿出一把锃亮的剃刀,往他的鬓角吱地重重一刀,没等他喊出声来,又飞快地嗦嗦几刀,就剥起好大的一块皮来。皇后开始吓了一跳,但接着由惊转喜,因为她见剥起来的地方,里面既未出血,又是细皮白肉,觉得这人是有来头的。于是她一边劝三太子熬痛,一边又示意老头儿再剃。老头儿就又熟练地剥了起来。只听到沙沙地响,不一会,三太子脸上的毛毛,全被剥了下来,一下子变成了细皮白肉的小白脸,更奇怪的是:这回恰像被连根拔起的韭菜,再也长不出茬儿了。老头儿立了大功。
高宗闻报,大喜若狂,连病也好了三分,马上召见了老头儿。但给他封官,他说不要;赏他黄金,他也不受。皇帝很是奇怪,就问他:“那你要啥呢?”
老头儿诚挚地说:“万岁!如今关卡甚多,这里要查,那里要搜,有的还要敲诈勒索。最好请万岁赐我们整容匠一件标志,有了它,所有关卡,通行无阻,那我就感恩不尽了。”
皇帝想了想,就说:“好!寡人赐你们一根小小的独脚旗杆,把它插在担上,凭这所有关卡均可通行。好吗?”老头儿非常高兴:“那最好。谢龙恩!”就这样,整容担上竖起了独脚旗杆来。
一传,二传,传到了清朝,男子改束发为养辫子,要剃小半个头了,整容匠也改喊为剃头匠,但那担子上的标志却仍然如故。有人说,那个替“驴头太子”脸上除掉毛毛的老头儿,就是剃头行业的祖师爷卢天赐的化身,担上的标志,既是剃头师傅的光荣,又是对本行业祖师的纪念。”
一个唐朝时期的故事听完,几人都琢磨了起来。那驴脸太子脸上的那层皮到底是啥!想着就跑到林里脸上瞧去了,可林里面冠如玉,哪里是那些野蛮人可比,即便有汗毛,那也是为了保持毛孔的存在而存在的,纤细柔弱,几不可见,剃头师傅刮了半天,可以说刮了个寂寞,还不说是给林里把外头的一层黑皮稍微刮掉了一点点。
林里的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