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刘备还在滔滔不绝,但刘协已经腹诽不已了。至于刘备说的这番话有没人信,刘协相信还是有些傻子能被忽悠住的,但真正对于怀揣一脑门子目的前来的家伙们来说,他们能信才见了鬼呢。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要是相信一个政客的话,那绝不是人家政客太狡猾,而是你实在太天真了。毫无疑问,刘备、包括孙策、曹操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政客。虽然都是古代的,但绝对也是极高明的一批。
对于政客无论是怎么义愤填膺还是声情并茂的话,你都不要看他怎么说,而是要想着他们会不会那样做。
事实上,正是因为刘备的话太多、太富有感情了,才让刘协一下激发了反忽悠机制,洞破了刘备的用意——假如让刘协穿越成刘备面对眼前的形势,他几乎百分之百就会做出那种两面三刀的事儿来。
这不是什么忠心不忠心的事儿,实打实刨除一切因素,单以刘备的角度来看揣测,刘协若是穿越成刘备。非但会在袁谭那件事上买袁绍一个人情,更可能厚颜无耻地去同袁绍缔结一份暗地里的协约,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没办法,徐州那片地方,注定了刘备就只能做出这等两面三刀、跟交际花一样的外交面貌来。这跟刘备的人品、性格以及对汉室的忠诚方面,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地缘上来看,青徐一带一马平川,东面又是浩淼无边的大海。而刘备完全就是孤立在海中的一块孤岛,因为西面的曹操他惹不起,两家之前就有过
矛盾;北面又是巨无霸一样的袁绍,人家一旦出兵,拥有骑兵优势的袁绍假如作战顺利,几乎半个月时间就可以扫灭他刘备。
汉室对他是挺照顾,但刘协对待刘备就真的如对待亲叔叔一样吗?
就算刘协空虚寂寞冷了,想找一下父爱的关怀,真的对他刘备喜欢得不得了,那又如何?一旦袁绍的铁骑长驱直入,汉室那里还要先跟曹操这里墨迹半个月,才能派来援军。而半个月的时间,正好够袁绍灭了刘备。刘协姗姗来迟,也就能给刘备收收尸首、挖个坑然后上柱香了。
所以,对于刘备来说,他最佳的发展环境,就是北方的袁绍不骚扰他,西面的汉室又帮着他。借助袁术称帝这次事件,他跟着汉室一起向南发展灭掉袁术,然后在分赃大会上得到一些实际的利益。不管是地盘上的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最好不过的了。
所以说,刘备到底有没有跟袁绍眉来眼去,答案几乎就是肯定的。毕竟,乱世风云当中,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就算刘备再心向汉室,他一屁股坐在了徐州牧这个位置上,也就只能这样做。
孙策指责刘备蛇鼠两端,除了能在道义上站住脚外,在真正的乱世铁血丛林法则下,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就跟你让一个饿了三天都没吃饭的乞丐,看到一块馒头后强烈要求人家先洗手一样,人家不一巴掌呼你脸上才怪:生存都生存不下去了,还讲什么卫生,还说什么忠心汉室,还要啥自行车?……呃,不,还要啥礼义廉耻?
所以,之后不
管刘备如何大义凛然,孙策又如何咄咄逼人,刘协就是一副冷眼旁观两人唇枪舌战的模样。终于到两人要请刘协分辨谁忠谁奸的时候,刘协也是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慢吞吞开口道:“皇叔所言颇有道理,孙将军亦然中正无邪、嫉恶如仇之人,此事两方皆有道理,暂且放过不提。”
孙策闻听刘协这话的口气,面色登时气馁不已:终究,没有忽悠住这位少年天子啊。自南阳一别,这位天子非但在战阵之上更加独领风骚,且在处置政事上,也越发熟稔自如了……
一想到这些,孙策便满心悲凉。如今殿上四方势力,最微弱的一方,就数他江东孙伯符了。汉室自不用提,曹操那里早就跟袁绍有着同为一体的关系。最让他看不起的就属刘备,这等织席贩履之徒,却也如捡了天下平白掉下来的猪彘肉一样。一跃成为了汉室皇叔,坐拥徐州富庶之地,成为了乱世当中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武力强阀。
而自己呢?
自己自从脱离袁术,带着两千兵马南渡江东之后,身经百战,屡克强敌,才换来扬州六分之一的一个吴郡。多少次,在战场上他要听着利刃刺进人的身体时那刺耳的声音,看着鲜血染满剑刃时的惨烈。每一回大战结束,他总是一个人擦洗那血迹斑斑的战甲,耳边还会响起那些死在自己剑下的兵士们的呻吟……
孙策并不嫉妒刘协,汉室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刘协出生入死拼杀出来的。想想一个深宫当中的十三岁,要对付当时穷凶极恶、只手遮
天的董卓,还要精疲力竭地应对朝中一大堆的掣肘老臣,孙策单是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孙策也不羡慕曹操。曹操的出身虽然不并好,但就是因此,他更加佩服曹操这等九死一生才搏来今日。当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的时候,所有诸侯几乎都日日置酒高歌、各怀鬼胎,唯有曹孟德和他父亲戮力向前,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他们的雄心壮志。
随后曹操锐眼独到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