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1章 质疑(1 / 2)

长芦煮海为盐的历史悠久,但专设为盐场却是宋朝时期的事了。

到了明清时期,长芦盐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整个国家最大的北方盐产地。

像是后世的辫子戏里面,只要皇阿玛出了宫,抓的贪官里面,必定有一个是脑满肥肠贪婪愚蠢的长芦巡盐使。

李治要开建沧州新城,首先一点就离不开经济战略,把控盐铁就是重中之重。

如此一来,长芦盐场这个历史上曾经长期占据北方供盐重地就不出预料的成为计划中的一环。

在这个时代,表面上盐铁是朝廷专营,实际上各大世家,尤其是山东士族都在半公开的经营盐铁茶等官营物资。

原本了李治的打算,是先建新城,而后招商,然后才建长芦盐场,采取后世的晒盐技术,大规模的产盐。

既可以将盐这个战略物资掌控在手中,又能沉重打击山东士族的经济实力,可谓一举多得、好处多多。

谁料计划不如变化快,涿郡士人居然先一步卷入到盐引之争里面来了。

李治把第一边城建在沧州,既有面向大海,方便加固高丽与倭国统治的想法,也的确有就近监控范阳卢氏的打算。

这就叫做,做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

既然如此,李治也就

不客气。

涿州士人与江南商贾自愿上钩,李治没道理不收拾他们。

反正就是个捎带手的事。

洛阳城中,围绕着韦思谦死后留下的户部尚书空缺,气氛陡然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由于韦思谦死的太突然,谁也没预料到,他会暴毙。

对外称病,本身就是一个借口,只为方便韦思谦前往沧州兜售那些私底下增发的虚引。

谁能想到这一去,居然就此下落不明了。

韦家的人还不能报官,更不能大张旗鼓的派人去查,只能派出自家的嫡系,偷偷摸摸的去沧州寻找。

原本阿娇还想栽个帽子给韦思谦,“私自兜售盐引的逆贼”。

后来想想不妥,就伪装成“盗贼见财起意,劫杀客商”。

这种事很常见,但是发生在户部尚书身上,就不常见了。

偏偏韦家还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但不能揭穿真相,还得顺着这个说法,快速结案。

吃了个大大的闷亏。

韦家人倒是想继续暗中调查报仇,可洛阳城里却无人关心真相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空出来的尚书职位上面。

事起仓促,各方势力推出的人选倒是五花八门。

然而缺少沟通,谁都说服不了谁,谁都想争这个正三品的高官

一时间,朝堂上热闹非凡,反倒没什么人关注沧州发生的巨大变化。

至于沧州的那些传言,骄傲的洛阳人是不怎么相信的。

什么“一年一城”就已经很夸张了,现在又传什么“三个月新城初立”岂不是在开玩笑?

倒是不少商贾,对于沧州的盐引市场很感兴趣。

可不管有多少人跑去投资,要不了多久都会一脸晦气、骂骂咧咧的回来。

此时沧州的盐引价格,已经稳不住了。

起初只是沧州州衙在抛售,三贯九百文的价格一直有人收。

无论是涿州士人还是江南商贾,都知道一旦扛不住,价格崩盘的话大家都要亏得吐血。

可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这些人的资金枯竭之后,沧州的盐引价格终于崩盘。

就像洪水一样,那些人堵的越高,积蓄的洪水就越多,溃堤的时候就越凶狠。

第一天,盐引价格还能在三贯八百文上下晃悠,第二天开始,盐引的价格就开始一泻千里。

三贯五百文……

两贯九百文……

两贯……

一贯五百文……

一贯……

整个市场一片哗然,那些涿州士人全都要疯了。

至于江南商贾,除了吴祖范被人看住了之外,其余几人都选择了自我了断。

有跳水的,有喝毒酒的,还有自挂东南枝的。

更让这些人绝望的是,盐引的价格就连一贯都没守住,才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下挫到了九百文、八百文、七百文……

卢久功、刘广这些人也都惨不可言,夹着尾巴躲在家中,装死当乌龟。

不管外界怎么谩骂威胁,这几个始作俑者都成了死狗一样。

卢承仕这些各家主事人,也开始行踪成谜,轻易找不见人。

就算在家中,也都是闭门谢客。

与外面猜想的不一样,卢承仕虽然脸色不怎么看好,精神倒是还好。

尽管家族内外,对于此次盐引的事非议极多,可卢承仕的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