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初能够登基,除了有圣祖康熙的传位圣旨之外,主要仰仗隆科多和年羹尧这两位大臣扶持。
即便如此,当初参与九龙夺嫡的那些一众亲王也并非完全对其心悦诚服。
因此,即位不久的雍正急于稳定朝野,更要平衡各方势力。
而面对西北那边生出的战乱,雍正自然是毫不犹豫就选择派遣年羹尧率军平乱。
年羹尧的个人能力着实出众,这一点,朝廷上下,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
雍正本身也对年羹尧很是青睐,所以一开始并不吝于给出赏赐。
可伴随着年羹尧的军功越来越高,他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年羹尧觉得皇帝之所以能有今日稳坐龙椅的局面,全是靠自己和那隆科多在背后撑腰。
相比起隆科多,他的小妹华妃在宫中深得雍正的青睐,而他自然也就是皇帝的“大舅子”了!
比起隆科多与雍正的“舅甥”关系,自然是要更加亲近许多。
所以之前在京城的时候,每当皇帝召见,年羹尧当着皇帝的面是毕恭毕敬,可私底下却是越来越放肆不羁。
天下本无不透风之墙,像年羹尧的这些举动,自然是被那些善于风闻奏事的御史们一一看在眼里,时不时就会有弹劾年羹尧的奏折被递到雍正的龙案前面。
久而久之,雍正心里对于年羹尧的不满也是愈发深重。
考虑到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他也不想背负卸磨杀驴的“恶名”,这才对年羹尧容忍在三,并且对华妃所做出的很多事情也是有意维护。
这一次,华妃是过分了。
雍正也想给其一个教训,便借题发挥,先夺了她的权,又把人禁足在宫中。
可是当年羹尧西北大捷的战报传来,雍正就知道自己又得重新“宠爱”华妃了!
刚一处理完手头的政务,雍正就前往寿康宫,说是要陪太后聊天,但其实就是想对太后诉苦。
“年羹尧在领军打仗上,确实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才能啊……”
太后听完了皇帝的抱怨,却是放下了手中的楠木念珠,而后垂眸,淡淡道:“皇帝陛下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能压制住蠢蠢欲动的诸王,以哀家之见,华妃的禁足就解了吧,剩下的再看看。”
“皇额娘说的是。”
皇帝点了点头,同时看着太后,脸上的笑就有些不太自然了。
雍正正是为了此事而来,而太后对此心知肚明,可是却故意不提,这让他也是有些尴尬。
“哀家明白,你是皇帝,不能出尔反尔,更不能朝令夕改。”
太后把皇帝晾了一会儿,随后才说:“哀家会寻一个妥当的台阶,也不必由你出面了。”
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雍正心里的那把算盘,太后可谓是一清二楚。
本来如无年羹尧传来捷报,雍正应该是要把华妃再晾上一阵子的。
可现在年羹尧替朝廷打了胜仗,雍正自然不能够继续把华妃关着,不然等到年羹尧班师回朝,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只是这才没两天,齐妃甚至还在床上躺着,不省人事,雍正要因为这个就把华妃轻易放出来,难免又会引起议论。
这种时候,如若是太后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开口,那皇帝就会变成是“孝顺”太后,无法反驳其意,这才放了华妃,那么一切自然就顺理成章起来。
“儿子多谢皇额娘体恤,让皇额娘替儿子操心,实在是儿子不孝!”
雍正眼看着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脸上瞬间露出笑容,而后又对着太后表达了一番感激之情。
“罢了,哀家已经老了,能帮上你的地方有限,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
太后摇了摇头,转而话锋一转,说道:“皇帝呀,哀家也知道,你要励精图治,争取当个好君王,话虽如此,却也不该忽略了后宫诸妃,即便你先前答应哀家选秀,也选了一些女子入宫,可更要懂得‘平衡’二字,不可偏颇太甚,否则就不好了……”
“皇额娘说的是,儿子谨遵教诲。”
雍正明白,太后是要让自己对后宫雨露均沾,不要只宠幸甄嬛她们。
对此,雍正嘴上答应好好的,可具体究竟怎么做,自然还是全都由他这位皇帝说了算。
“罢了罢了,哀家也乏了,皇帝早些回去休息吧。”
太后一看雍正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番话可谓是对牛弹琴,皇帝完全就没有往心里去,只能无奈摇头。
“儿子告退!”
雍正本就已经有了去意,便对太后行了礼,随即就要离开。
“等等!”
就在这时,太后如同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却是叫住了雍正,然后说道:“皇后派人来报,说富察贵人有喜了,虽才两个多月,毕竟是件喜事,皇帝若是得空,也应该去看望一下富察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