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晃晃悠悠的走出大殿,皇帝的圣旨很快传到了范阳王府。
慕容德看着眼前的圣旨不敢相信,但是看到是以慕容评为主帅时便都明白了,自己这个后军主帅怕是很艰难。
这次慕容冲正大光明的拜访慕容德,慕容冲深知慕容德的顾虑,他走上前去,安慰道:“小叔,没有争取到主帅之位。太傅的品性,大燕军力我们心知肚明,若事有不可挽回务要保存实力,回防邺城。大燕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守护。”
慕容德看着眼前的少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日子的相处慕容德也清楚慕容冲的雄心壮志。
他深知慕容冲虽然年幼,但心思缜密,胸有丘壑。他点点头,坚定地说:“放心,我必将全力以赴,绝不辜负你的信任。”
慕容冲在范阳王府并没有停留多久,临走时慕容冲嘱托慕容德尽快执兵符调度军队,整顿军备。而慕容德快步迎上自己,在耳边低声交代道:“大燕糜烂至此不可守矣,你还要早作准备,不论你走向何方,臣当为其马前之卒。”
慕容德这是在表忠心了,也意味着这位一向与慕容垂交好的范阳王开始支持自己的,当然这些日子的接触功不可没。
朝廷举荐失败,慕容冲在书房召见了他的嫡系。
慕容冲盯着地图看了许久,问道:“若是前线失败,大燕亡国,孤王当往何处?”
封孚说道:“目前看来不过几条路。其一便是坐以待毙,秦国若灭亡大燕,则大燕一百五十余郡,近千万人口,关东之地需要大燕官吏维持,同时为了安抚民心,大燕皇室可以安稳,甚至苻坚还会厚待皇室朝臣。如此便可以安稳度日,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了。
其二嘛就是逃出邺城,前往龙城,蓟城辽左尚有万余军队,禁锁要塞,死守龙城,龙城为大燕龙兴之地,根基雄厚,未尝不可效仿先帝入住中原。”
封孚提出的策略并不符合慕容冲的要求,坐以待毙?那和原历史有什么区别,那自己穿越过来干嘛来了?必须改变自己和清河公主的命运。必须逃出邺城。
“坐以待毙不可取,若是逃往辽地,秦国强盛,上下用命,王猛邓羌这等贤才为其用,统一北方之势势不可挡,一个辽东恐怕撑不住。我看用不了多少年苻秦必将横扫整个北方而与晋廷争锋。”
几人陷入了沉默,慕容冲突然道:“还有一条路,南下江南,去晋国。”
申胤道:“江东子弟多才俊,晋国是汉人士大夫心中的正统所在,朝廷上下贤臣名将人才济济,若是能在江东扎根,提前招揽江东贤才,未尝不可。待秦晋交锋,天下有变之时,登高一呼。”
慕容冲道:“现在有一个难题,晋国朝廷上下是由桓温说了算的,枋头之战大燕大败桓温。
桓温此人,东平巴蜀,北伐中原,劝课农桑,改善吏治,抑制兼并,实施土断,重视疾苦,改善教育。三次出兵北伐,败北于苻健、吴王(慕容垂),声望受损,使其加九锡之意付诸东流,孤看若是南下桓温便是一个难题。”
封孚看得明白,“晋国上下也并非都是桓温犬马,朝廷上下世家与其不合久矣。臣以为桓温就有不臣之心,当此时也无比渴望建立强大的威望,臣以为当早派辩士南下游说桓温及晋国与桓温不合之人。”
慕容冲哀叹道:“孤何尝不知,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
封孚拱手道:“蒙主公不弃,臣愿南下游说桓温,大燕倾国之危时北上接应主公。”
“处道(封孚表字)准备如何游说桓温?”
封孚道:“桓温其人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色。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坚定的决心,成功地平定了蜀地,扩大了晋国的疆域。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北伐,最终未能成功。然而,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曾试图通过北伐等军事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和地位。但在政治中却显得较为优柔寡断,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
枋头之后后桓温声威大跌,臣就开诚布公直接跟桓温谈日后大燕复国,桓温之才必能看出其中利益。至于与桓温不对付的朝臣,他们处处想着掣肘制约桓温,必定不会容忍桓温增加声望,那我们也许下利益,让他们培植一个新的力量对抗桓温甚至日后背刺桓温一刀。,也就是大王。”
慕容冲大喜:“吾有封处道(封孚表字),当无忧矣。”转而又道:“燕羽,精锐士卒训练的如何了?”
燕羽抱拳道:“遴选精锐二十人,皆百战精卒,按大王意思训练攻防守备,上马为骑,下马为步。”
慕容冲道:“孤也会去看他们训练,孤王要的是绝对的忠诚。”
……
然而,就在慕容冲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时,皇帝慕容暐却召见了他。
慕容冲在金碧辉煌的燕宫深处漫步,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知道面对强大的秦军,大燕国已经岌岌可危。而此刻,他不仅要为国家的安危谋划,还要为身边的亲人提供坚实的后盾。
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