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玄幻魔法>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 201.写论文的一点细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1.写论文的一点细节(1 / 2)

“今天我讲的,其实是我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法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

“这个课总共上四次,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准备成了简化版形式,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这四讲里的第三讲,法学论文写作的具体操作。”

法学院教学楼,某间空教室。

课题组两男一女,不时认真记着笔记,接受着李素英教授的独门小灶。

“上次我们讲到了论文的框架,也初步分配过了任务。”

李素英是真的很专业。

她像是庖丁解牛般地拆解论文,一字一句都说在点上,让几名大一新生有着醍醐灌顶的感觉。

“大家注意,不管怎么样,要在写作的开始,强行分出框架,把论文的一、二、三、四点列出来。”

“这样一来,我们在后续阅读材料,加以梳理的过程中,就能把材料和框架进一步地联系起来。”

“比如说初步安排了论文结构以后,论文有了初步标题,有了大概的提纲,勉强分好了层次,也进行了文献的阅读和梳理。”

“刚刚我看到,关永仪还会把文献打印出来,用荧光笔涂了各种颜色。对着一片红红绿绿,觉得已经万事俱备了。”

李素英指了指讲台下的短发少女,转过身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

“那么,在这之后怎么着手充实论文资料呢?这时候我们可以做第一项工作,排比材料。”

这可是干货,不光是骆勇飞,连打辅助的吕锦程都竖起耳朵听。

“排比材料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文献梳理过程中的积累,也就是摘抄素材。

刚刚大家也说到,在阅读知识产权相关论文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种感觉。

这一部分的文章有用,这句话我是可以引的!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工具书看完了,就往那一扔,回头要开始写的时候,再去翻书就找不着了。

这时,就有必要做一个标记乃至摘抄的基本工作。

排比材料的时候,就先把可能会引用和参考的素材录入电脑。

有必要直接引用的,就摘抄下来,可供参考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如果我们在文献梳理过程中,一篇一篇地做了这种积累记录的工作,等到梳理完了,你可能就已经有一个几万字的文档了。

其实,素材摘抄的过程也是论文构思的过程。

你的初步观点、大体框架乃至具体的写作策略,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这个文档,既是梳理的成果,也是思考的记录。”

李素英在白板上写下第二步。

“第二个步骤是归入框架。

比如课题组已经梳理了30篇论文、10本书,就可以开始对照初步拟定的几个一级标题,把梳理过的文献往论文的大体框架里填。

确定框架后,再回顾先前梳理的材料,大家就可以开始思考文献材料和论文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段话在哪一部分能用得上。

这样,之前看过的文献和材料,都可以被归入到各个一级标题下面去。

也就是说,各种素材、资料和观点,开始融入大家自己的分析框架了。

按照这种方法去整理,或许论文还没开始写,已经有好几万字了。

而这样做最大的意义是,论文已经在进展中了。

有了思考框架,而且也有了与之相应的材料。”

说着说着,李素英从随身包包中取出三篇论文,发给台下的三位学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家一边对照着白板上的思路,一边查看成熟的论文结构,理解顿时加深了不少。

李素英结合着自己的论文,在白板上画着思维导图,开始讲述心得。

“就拿我这篇发在期刊上的论文来说,我向大家完整展示了这个整理思路的过程。

我把自己为写这篇文章看的书、文献进行了摘抄,并把它归入到框架中。

大家可以想象,我在论文最初的框架完成以后,会形成一个篇幅不算小的文档,里面有我的框架以及摘抄的素材。

这其实是我所有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我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会另开一个文档,而把这个原始文档保留下来,因为它能帮助我思考和整理这些素材。

大家想,完成这样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这时我可能已经看了几十份资料,并经过一个初步的消化,而当这样一个包含大量资料的文档完成以后,这就意味着我的论文的基本素材都有了。

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国的传统里面通常是被看不起的,但据说李商隐就这么写作。

据说他习惯把那些临时想出来的好词好句,放在一个小布囊里面,甚至各种典故的用法,也都提前想好,到他写作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都放在桌面上。

所以别人嘲笑他说,伱这叫‘獭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