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东边天上的太阳还没完全探出脑袋。刺骨的寒风,让这座靠水的城市显得更加有几分寒意。可是淮安漕运总督衙门里,漕运总督李养正,今天却是破天荒起了个大早,此刻正孤零零的坐在大堂上,也没生起炉子,人有呼啸的寒风不断袭来。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是在李养正的茶杯里,那存放了近一年的安吉白茶,依然还是回味生甘,唇齿留香。
细细看茶杯里那一根根舒展着枝丫的茶叶,形如兰蕙,色泽碧绿,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宛若春天舒展的画卷。
李养正巡抚两河,总督漕运已经近五年的时间了。漕运总督可以说是大明朝最肥,最有权势的地方官员之一,自上任以来这位漕运总督可就从来没有过早起的习惯。
今天起的这般早,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头一次。看着总督大人的样子,来往的兵丁皂吏虽然不清楚总督大人在想什么,可是不免也能看出,这位李大人一定是熬了很长时间,精力显得愈发萎靡。
乐天派的李养正,在官场上一向以嬉笑模样示人,无论是在同事还是下属的眼中,这位漕运总督就是一个乐天派。哪怕是当年“余寇”袭掠两河,烧毁了朝廷无数的粮草,可这位执掌运河的总督大人,依然表现的无动于衷,只是轻轻点头,随后便将这件事彻底的翻了过去。
杀头的事尚且都难不住这位漕运总督,可如今头有什么事,能让这位执掌十万漕兵的李大人这般苦恼。
这一切只有李养正自己知道。说是苦恼,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忧愁。在官场上人如何判断一个人日后是否会受到重用,其中最直观的便是看,这个人工作调动是否积极。要是两年一换,不断在新的岗位上,哪怕只是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做不出来什么太大的成绩,可是这个人日后也一定是前途无量。
可要是从工作开始,就一直在一个岗位上不动,犹如一棵老松一样,深深的扎根在此,那哪怕是你在这个岗位上取代了再大的成绩,可最终也会无人问津。
作为正二品漕运总督的李养正自然而然清楚这个道理。在官场上,有时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
已经在淮安四五年没能精进一步,亦或者是没能够平级调动到京城各部衙门,当上一任尚书,也没能调到地方,出任一方的巡抚大员,朝廷总督。没有这些积累,这就注定今后李养正的仕途不再一帆风顺。
自从景泰二年朝廷设立了漕运总督这个官职,两百多年时间,这个既沿河军务,又管着地方行政的要员。权力大了,自然也会让人忌惮。历代以来,但凡是干了漕运总督的,除了带点退休的,就是被皇帝处死的。
中国人最讲平衡之术,而这个漕运总督便是江南人安排在朝堂上的不稳定因素。
李养正有些不甘心,他还年轻。他虽然没有李三才这么大的权力欲望,也没有李三才这么大的政治智慧,可是还年轻的他不想坐冷板凳!
李三才被处死之时,作为继任者李养正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警惕教育“活动”,时至今日漕运总督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一位大员,差一点就成为大明朝宰相的存在的李三才,灰白的胡须最终还是沾染到了自己的鲜血。在哭喊和哀求之中,潦草的被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孔老夫子总是讲“君子群而不党”,可是这位被奉为治国先师的孔圣人,何尝又真真正正的治理好过一个国家。他的思想替皇权治理了近千年的时光,可他本人最高只当过如今山东高院院长这一职位。
总说群而不党,可是党何尝又不是一种群?不任人唯贤,难道任人为疏。导致自己的政策无法具体落实下去?
李养正满脸愁容,缓缓的将藏在怀中的一封书信拿了出来,放在还没熄灭的灶台上。翻转的火焰立刻吞噬着这张枯黄的草纸。
“大人,南京那边可是催的紧啊!这几天已经是来了三波了,而且筹码加的很高。”
“行了,我知道了!”
说着李养正看着面前刚刚走进来的心腹,摇了摇手继续说道:
“告诉他们,这里的事情哪是这么容易定的。这财运总督衙门上上下下数十万张嘴,可都指望我给他们一口饭吃。现在这可是掉脑袋的活,要是老子不把他们全都喂饱了,到时候出点差错,掉下来的可不止我一个的脑袋。”
“大人……可是……”
“哪来的这么多可是,小孙,你跟着我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本官的脾气吗?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告诉南京那边。现在上上下下可在等咱们点头,咱们点头,大明朝的这股子阴风说不定还能烧的更旺。咱们还是抓不住机会,到时候不管是那边,咱们可都没好果子吃。”
话音落下,刚才还一脸严肃的李养正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耷拉着的眉头,耸立起来,一脸欣慰的看着面前这个皂吏继续说道:
“小孙啊!你跟我七八年了。我一来到两河任职你就跟着我了。这么多年了,本官也没能给你谋个前程,本官说的有点多了,到处都在乱,这江南的天怕是要不了多久也得变了,前程前程,可是前边的路程上都是刀子,你呀人心善,耳根子软。谋个前程,只怕本官是害了你。本官也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