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 第12章(1 / 3)

莫名其妙度过了旬假,学生们陆陆续续开始回到书院,继续读书。

刘卜温和汪启元两位同学却突然请了假,说是要去趟府城。

童启没在意,简单问了几句,听说是家里有事,便批准了。

可谁知过了几日,河南府境内却骤然流传起一则民谣来。

颇为耳熟。

继本叔站在安保室里,一字一句的跟童启转述着,小心翼翼。

“汪家绸缎庄,梦中神仙指,知府清如水,家产全捐之,神仙保佑在,大造化将至,知府喜眉开,民生得添彩……听说这句子都是从府城内传过来的,估摸着现如今整个县城应该都已经知晓了。”

童启:……

我勒个去,这硬拗的民谣风格,和我平时讲课时举例的那种类型好像啊?

原句是“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啊……”

哪个人才改成了这种四五句啊!

还有,汪家绸缎庄?那不是汪启元家里吗?

发生什么事了?

他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赶紧让继本叔下山细细打探,这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学生竟然偷偷背着他,干了一件大事!

原来,自县衙书簿联合权贵妄想吞并汪家绸缎庄,甚至抓了汪家家主,希望以此逼他们就范后,汪启元便和刘卜温连夜卷走了所有资产、布匹及合作方名单,然后一股脑全捐献给了河南府的知府大人——木奎盛。

用的便是家父梦中梦到了神仙,言说知府大人将来必有大造化,乃举世清官,值得追随,于是便想要沾沾福报,积累阴德这样的离奇理由。

谁料知府大人还真信了!

对方一贯贪财,在整个河南府那都是出了名的,闻此大喜。不仅接下了汪家所有资产,还特意书信一封以作嘉奖,嘱咐伊川县令章明浩要好好对待汪家。

此事被“民众”听说后,编作歌谣,大肆传播,瞬间吓坏了县衙典史,转头便添油加醋将其转告给了章县令。

章县令知晓自己家书簿胆子那么大,竟然敢联合当地权贵,陷害商人,用的还是“莫须有”之类的理由后,顿时怒不可遏,当场就将书簿隔了职、下了狱。

不仅无条件释放了汪家家主,还倒赔了他五十两银子,作为压惊。

这一役,汪家大获全胜,第一次书写了“舍得一身剐,敢把官员拉下马”的成功典范。

而作为搅弄核心事件的华夏书院弟子们,也由此声名大胜,在整个河南府权贵阶级中,彻底出了名!连带着童启的声望影响点数,都直接上涨到了4%,不可谓不厉害!

童启几乎瞠目结舌听完的整个消息,顿时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

这群小子……

这搅弄风雨的路子,不就是他之前给学生们讲过的冯亭献上党,借力打力的故事吗?

合着他们这是直接套用了啊?

关键用就用了,为什么要借着神仙的名义?还搞的迷信这一套,传出去,我们学院还像是读圣贤书的样子吗?这是彻底朝着玄学的方向一路疾驰了啊,拽也拽不回来!

如此大的动静,瞒也瞒不住。

汪启元和刘卜温显然也没料到会如此轰动。

回来见到童启后,那是一个可怜巴巴,低着头,等待着训斥,可没想到山长却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温和的问道。

“你们这的确是狠狠出了一口气,知晓知府贪财且迷信的弱点,并根据此点,借力打力,以势压人,很好。但结果却不算太精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汪启元,你们家世代从商,做布匹生意,现如今将家产一股脑捐给了知府,那以后,又打算以何为生呢?”

汪启元惊讶抬起头,见到童启担忧的看着他,忍不住心中一暖。

“山长不埋怨我借书院的名头,处理个人私事吗?”

“那有什么可介意的,能用自然得用,只要是用在正道上,书院本身就应该是你们的底气啊。”童启随意说道。

君不见,现代多少名牌毕业的大学生,靠着一个学校的名字找工作的,哪怕是喂猪的,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不也照样比一般喂猪的要出名厉害?

学生、书院,本就是互相成就,互相借力。

这是无法辩驳的事。

他说的轻松自然,可在两位学生听来,却如闻佛音一般,感动不已。

从古至今,只听说过私塾、夫子借学生的名气以此扬名的,还从未听说过学生在未成名之前,能得到书院、山长站出来替其撑腰的!

要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师权在这个年代,可如同父权一般,不容冒犯半点。

寻常书院若因为学生沾上半点污名,那分分钟就是劝退的结果。

可童启说出的这番话,却几乎是在逆着潮流和大众认知走,令汪启元和刘卜温,感受到了罕见的身后有人的安全感。

“我也不知道,家中的未来要如何,但能保住一条命已经是万幸,不敢再奢求其他,家里的资产还剩一些,足够过日子了,山长,我打算快点考取功名,只有拥有功名,才能护住家里,不再遭受这样的委屈。”

汪启元握住拳,郑重其事的讲道。

单纯的少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