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 章(2 / 2)

起来的。再说些什么,都是恶意中伤知青。他们跟陈知青也没仇没怨的,陈知青可没占生产队的便宜。陈知青住的屋子确实是生产队的,可之前可真没人住。

那屋子有些晦气,分一块宅基地重建,都不比修整那间屋子多费什么钱。

现在情景不同,所谓的晦气在有了几年人的生气后,都是老日历了。

最实在的是,屋顶那一片片的瓦是真金白银的。

队里人多眼热那个屋子不至于,只是那屋子不再是一文不值。

“陈知青说不准不去知青点住。”

“队里学校要办初中,肯定得招老师。要是当了初中老师,都不用去知青点。陈知青可是高中生诶!”

公社供销社的售货员,也不过是个初中生。

“等大队里就能读初中,那大队里的小孩走出去都是初中生。”

大队办初中的事传出来,队里人的心思都活泛起来。去公社念初中到底有些耽误家里的事,家门口就能念初中,愿意让自家孩子念书的肯定多起来。念书可能没什么用,但还是有很多人为自己不识字而遗憾。

“大队里没有人比陈知青更适合当老师的。”

要只是教小学生,其他人也能教。这会儿要办初中,陈柚是高中生,文化知识水平高,很有机会成为大队学校的教师。

话是这样说,当老师却不一定要看文化程度的。大学生确实精贵,但是……这些知青念大学的机会,也没有比农民高。

“城里的女娃娃精贵。”

“家里人念着她,她早晚都要回城,真不会一辈子呆在我们这旮旯里。”

被家里头记挂着的知青是不同的,大队里还有嫁给村里人的知青。井塘大队就一个,但是公社里这样的事可不只一起。嫁给村里人的知青,跟没有成婚的知青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这十多个知青里头,才有那样一个跟乡下人成婚。

嫁给农村人,下工的日子变少,但那个知青并未因为嫁人气色变好。嫁人之后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忙,围着炉灶打转,鸡舍菜园。听当事人说起来,是虽然累但不比之前更累,但是所有听过她事迹的女知青,几乎都打了退堂鼓。

陈柚还没有考虑成婚的事,她刚下乡的时候国家就在提倡晚婚,比法定年龄晚个五年八年再成婚,才有利于建设,才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五到八年后的事情,不是陈柚能够预料的。听到已婚女知青的话,陈柚心里头也对婚姻产生抗拒。

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

在已婚女知青的话语中,陈柚没有看见爱情的成分,并且没有在故事中看到值得人屈服的价值。哪怕已婚女知青过得其实不差,可就是听着对方的感觉良好,陈柚越发抗拒那样的生活。

扎根农村,不是这样的扎根。

围着炉灶打转,抛掉脑海里的知识,成为纯劳力劳动者。这无论从大局出发,还是从个人出发,都是不利的。知青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有其他的任务,由他们这些有学识、有新观念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打破旧的观点,去瓦解那些封建迷信。将科学的种子传播下去,将他们的文化传播下去。

而不是与农民成婚落户,绕着炉灶打转。

他们应该改变一些什么,就算无法带来什么好的变化,也不应该是完全被同化。

“那还用说,陈知青还能给庄稼汉当媳妇!”

庄稼汉能娶到知识青年,那是排面是体面,知识青年嫁给庄稼汉那绝对是被家里人抛弃、放弃的。这城里姑娘的爹娘,哪里能同意自家闺女嫁给庄稼汉,这一嫁就是在乡下扎了根,是把根扎到石头里去了。

这话说出口也没人觉得不对,乡下人对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是羡慕的,真比起来,他们比城里人更瞧不上自己。

嘴里说着伟光正的话,心里头却明了,城乡是真的不同。

陈知青能花几十块钱的路费回家探亲,哪里会一头扎进乡村。

有家里人补贴的知青,过得可不差,城里人一个月能挣几十块钱,陈知青就算是不上工,只要补上钱,也能分到粮食。

“陈知青真是舍得,你说这回家,能留半个月?来回坐车都够折腾人的,她就非得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