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北伯侯身上。
不出所料,崇黑虎因为其兄之死对朝廷、姬昌不满已久,罪魁祸首虽死,然而朝廷后来的反应实在过分轻描淡写,并不曾对崇侯虎之死多加追究,更是强令二者停战,粉饰太平。
打了好几年,费了无数心血,眼看着到嘴边的地飞了,崇黑虎岂能不恨?!
四方叛乱,安能少他一人?遂起兵向商宣战,叙述君王种种罪行!
其中诸多牵强附会不必多言,本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凡种种政治举措,总有人得利,有人受损,只管将不好的一面一一列举夸大,尧舜在世也要被抹黑成昏庸无能,仿佛其人罪行当真罄竹难书!
若仅谈私情,阿明心中自然复杂难言,怜他殚精竭虑日日操劳,叹世人愚昧竟多信之,其中尤以东西二地为甚,反商之情如烈火烹油,而她不仅不能浇灭,还得上去添一把柴。
可单独以立场来看,北伯侯实在做的好极了,檄文中言辞锋利自不必提,难得的是情真意切,好像他当真是个绝世好弟弟,对兄长的死耿耿于怀,多年念念不忘,谁又能想到他兄长的儿子在他手底下活得只剩一口气了?
崇黑虎,这名字起得妙极了,与本人正相配,确实是个黑心肝的笑面虎。
不过,如此也好,他做了阿明本打算做的事情——事情做完,自然也就没了利用价值。
四方诸侯叛乱,姿态从一开始就极其嚣张,最后面入场的那个尤其如此,气势汹汹毫不遮掩,直接撕开了过往君臣情谊这类假惺惺的遮羞布,一出手就是奔着不把人锤死不罢休的目标去的!
如此气势,何等令人心惊,纵使殷受在宫中稳得住,天下人也都等着看北伯侯的后续动作。
可惜,崇黑虎点齐兵马,正待出手,好叫天下人都看一看他的本事,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死于自己侄儿之手。
多年打压,百般防备,足以让任何少年人迅速蜕变成长,只需要一个机会,便要奋力一搏,叫崇黑虎猝不及防之下,血溅当场!
而一直躲在北伯侯背后的冀州,直到此刻才露出獠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叛军反戈一击,将那对叔侄的头颅献给了君王,俯首称臣,以表忠心,换来了自己儿子安好无忧,换取了北伯侯之位。
局势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仔细一想却也情有可原,冀州向来实力雄厚,多年不动武,却也只是厚积薄发,比起与周地对战数年的北伯侯,实力尤有胜之,赢了也不稀奇。
选择再度向商王称臣,而非一条道走到黑,理由就更简单了——苏护膝下唯有一子一女,女儿远嫁西岐十年,儿子在朝歌为质待了也有十年,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女儿和外孙毕竟已是别人家的,自然是儿子的安全更重要。加上一个北伯侯的位置,苏护做出这样的选择,谁都不觉得奇怪。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即使在西岐也没有多少人会因此对阿明横眉冷眼。
不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时间太久,她是先王长媳,已逝大公子的遗孀,现任西伯侯的母亲,大权在握,与西岐的势力密不可分。如果不是这一次与冀州侯站在对立面,军中武器的供给大大降低,或许大家连半点感慨也不会有。
好在之前几年西岐都购进了最新式的武器,一时半会儿并没有武器不足的担忧,倒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甚至对于太姬来说,新王年幼,总担心他的母亲与娘家太过亲密,到时候恐怕要将他吃的连骨头也不剩,如今虽然少了盟友,但与东南联手,也足够争得一席之地,三方合作又制约,才是最稳定的方式。
西岐内部的官员也做了一番变动,不少同样反商的人从暗中走到了明面上——殷受又不是钱币,做不到人人喜欢。就算是钱币,如今新旧货币交替,多少人也是对其爱恨交织,何况他一介凡夫俗子?
做的再好,过的再累再苦,再如何劳心劳力,也有人对他恨之入骨。
反商旗帜一举,天下人纷纷响应,恨也好,欣赏也罢,大家都不过是逐鹿的鬣狗,要从这块完整的版图上撕下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块。
谁都想登上那个位置,让天下人听自己的号令,而不是反过来。
扯远了些,重新洗盘之后,能在西岐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人,他们的才华与功劳众人皆知,因此这一番过渡倒也平稳。
姜子牙在这番变动中同样身居高位,只是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还差了那么点火候。
阿明本来就是代王摄政,怎么可能提拔一个同样性质的人来跟她争权?朝政安排仍以平衡为主,少有的例外也必须是她的人。
如今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要等到真正万人俯首的那一日……只看这场战争,最后鹿死谁手!
胜者为王为帝,败者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