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这里布置的也太有味道了!”胡菲说,“我听说以前的文人雅士的书房特别考究,可惜我们家都是粗人不讲这些,没想到今天在你这儿体验到了。”
胡菲摸了摸身后玫瑰椅上的雕花:“你跟我年龄差不多,怎么学会布置这些的?”
“这里都是我父亲生前的收藏,离开苏州后就都搬了过来。”姜凌宁眨了眨眼,“我也只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难怪你学习这么聪明。”胡菲叹了口气,“原来是家传。”
“什么聪明不聪明的,就是一个习惯和熟练度的问题。”姜凌宁摇了摇头,“你要也是五岁就开始练字,这么多年下来也是一样的。”
一下午的时间,满是好奇心的胡菲把想问的都聊了个遍。
“我看一楼还有很多新式书籍,一会儿我买几本走。”胡菲说,“我以前都没在旁边的书店见过那些。”
“都是国外最新的作家的书,刚翻译好我就都进了货。写得特别好。”姜凌宁对着胡菲眨了眨眼,“你算是我招呼的第一单生意,我给你打个三折。”
“那我就不客气啦。”胡菲看了外面的天色准备离开,“我把我朋友通通介绍到你这儿来。”
“你要都介绍来,我给你算提成!”
送走了胡菲,姜凌宁回了二楼。
“二小姐,你这位同学真的会推荐人来吗?”秀珠给她塞了个靠垫在椅子上,“我们要都这么打折就赚不了多少钱呀。”
中式家具就是硬邦邦的坐久了不舒服,姜凌宁一边调整位置,一边想着等时局稳定了,她得开个家具厂,生产复合人体工学的产品去造福人民群众。
“这有时候做生意吧,你得算总账。”姜凌宁终于舒服了,才慢慢回答秀珠刚刚到问题,“比如胡菲选的这几本书,哪怕我都送给她也没几个钱。可她看好了觉得不错,就能介绍5个、10个朋友过来,这些客户来消费就把之前的就都赚回来了。如果她介绍的人又介绍人来,我们不就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户了吗?”
秀珠来广州之后之前一直在姜家做佣人,哪里有听过这些套路,消化了许久也是似懂非懂。
“你别着急,店长到时候会教你的,慢慢就明白了。”
“店长?”秀珠一头雾水,“二小姐,你现在经常说一些词我都听不明白。”
“哈哈哈……”
如今有了自己独立空间的姜凌宁,经常不小心就放飞自我。
好在秀珠对这些都不敏感,姜凌宁很快就能换个话题:“你在主编家住得还习惯吗?”
秀珠春节之后就从老家来了广州,姜凌宁把她带到主编那里,只是做了两顿饭外再加把房间收拾归置好了,汪主编当场决定留下秀珠。
“他就一个人住,家里活少得很。”秀珠回道,“我就每天吃饭前给他备好,其他时间都来这边。不会耽误的。”
“周末如果他一个人在家没出去,你往傅公馆打电话通知我,我有事儿想和他单独商量。”
秀珠也不多问,直接点头答应了。
出了书坊,姜凌宁顺着街道往路口走,这条不足一百米的街道是书店林立。
现在店是开起来了,下一步就该考虑如何把人往这里聚集。
直接举行演讲活动?不行,万一话题太尖锐可能会给书坊引来麻烦。
她是要吸引人,而不是吸引当局监控。
学生活动?那就更不要想了。
用什么方式比较好呢?
走着走着,旁边两个小学生对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甲说:“这次考试又少了他两分,回去肯定要被骂。”
乙说:“他也就考试厉害,比别的他比不过你。”
甲说:“说的是,可也没别的能比啊……”
两个小孩聊着天走远了,姜凌宁像是想到了什么,停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
突然她一击掌,随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
“举办翻译大赛?”陶之时不解道,“于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这日陶之时接到姜凌宁打去办公室的电话,说有事相商便来了书坊。
刚坐下就听到姜凌宁说她想办个比赛。
“你看这几条街上那么多书店,我们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全的。但是我们一楼的书肯定是最新的,问题是外面来买书的人不知道。”姜凌宁坐在一边,说出自己的初衷,“要想把招牌打出去,普通的方法太慢。书坊开门一天就会支一天的成本,一直不赚钱可不行。”
陶之时道:“所以你就想做个比赛,吸引大家来参加。到时候名气也打出去了。”
姜凌宁点点头:“对!就这个意思。”
这黄埔军校毕业的果然反应灵敏,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想法。
陶之时思索了一会儿,提出自己的疑问:“那这个比